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5 题号:13026385
王昕伟在《苏联改革的若干思考》中指出: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一定成效的前提下,知难而退,缺乏坚定的改革决心与毅力,转而仓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造成全民政治热情高涨,而反对派则群起攻击,最后致使社会混乱,改革逐渐失去控制。这说明该改革
A.成为苏联解体的助推器B.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突破
C.演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28年斯大林明确提出一个“贡税论”,就是说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斯大林这一做法旨在
A.促进工农业发展的平衡
B.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积累工业化建设资金
2019-05-25更新 | 35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知识界掀起一股苏联热,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甚至有人要求“向俄国人学习”。这反映了
A.苏联计划经济成效显著影响巨大
B.西方急需苏联援助摆脱经济危机
C.西方主张学习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D.苏联打败德国影响美苏外交关系
2018-03-02更新 | 12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4)
【推荐3】某班举行一场了历史辩论会,以下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推断辩论会主题是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D.勃列涅日夫改革
2016-11-27更新 | 3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