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22 题号:13038228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造成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白俄罗斯主要种植亚麻,乌克兰主要发展煤铁工业等。大多数民族共和国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C.强调联盟利益,忽视盟国利益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向苏联移民的浪潮,1930-1935年间,有接近10万人提出了移民苏联的申请。这股移民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经济危机愈演愈烈B.苏联经济快速发展
C.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D.美苏关系逐渐缓和
2020-09-08更新 | 15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1925年,斯大林讲道:“资本家建立统一战线和举行联合进攻这种威胁会造成一个大圆箍,比任何时候都更紧地把我们全国束在苏维埃政权的周围,来反对帝国主义强盗。”材料所谓“大圆箍”的基础和核心是(     
A.华沙条约组织B.苏联人民浓厚的家国情怀
C.新经济政策成效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023-04-09更新 | 32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十月革命后,俄国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使苏联重回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快速实现了工业化,适应了二战的需要,战后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向社会主义阵营扩展,愈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现代化模式不应忽视国情的差别B.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在苏联势在必行
C.斯大林模式不利于国家军事动员D.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引导的必要性
2022-05-30更新 | 5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