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8 题号:1307565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顺治政府召集流民,开垦荒地,但急求成效,于开垦次年就起征新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椒性,开荒效果不明显。康熙帝即位后,放宽了起料的年限,垦荒颇见成效;康熙极为重视常平仓谷,规定了仓谷的数额;雍正帝也一弄访个,让各地存是额定来谷。康雍乾时期,包谷、番萧等高产粮食作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贫苦农民的主要口根。康麻花三帝通过粮价奏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粮价,采取了一系列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措施,对安定民生发挥了一定作用。康熙帝还曾下谕令“蒸造烧酒,多费米谷,须严禁”,雍正曾试图将禁酒推向全国。

——摘编自叶能《清代前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材料二   15世纪英国盛行的圈地运动,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摘编自王荣生《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农业发展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朝廷认为官廪“九年之蓄”,不仅能“遇凶荒赈发济民”,而且可使“西(夏)夷北(辽)边,望而不敢近”。虽然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大大促进了粮食增产,但由于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并和隐匿田产,官廪粮储常仅占总储量25%左右。除截拨漕粮、仓储赈粜、丰粮区“和籴”等救济手段,北宋朝廷秉承“取民有制,故民力常宽”原则,也以较高粮价承诺和减免流通税,劝诱商人依托运河网络,长距离贩粮至缺粮区。此外,相较北方从东南转运官粮为主的流通方式,长江以南的民间商品粮流通现象更为普遍。

——摘编自姜锡东、季发玲《北宋粮食储备与流通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等

材料二   邓小平曾指出:“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提倡科学种田,实行良种培育、土壤培肥、农业机械化等措施,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取消农业税、种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粮食储备机制;坚持“立足国内、全球供应”,允许外国粮食适度进口的同时,也鼓励中国粮食企业深化国际合作。经过七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粮食年均增产158.3亿斤,用全球9%的耕地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

——摘编自韩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北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新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发展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日本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在日本战败前供应了日本粮食消费量的20%。数百万的日本人被遣返回国,无疑使日本的粮食供应更捉襟见肘。仅靠定量供应的一点粮食无法维持民众的最低生活需求,这一时期,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也加重了日本国内的饥荒。在占领初期,美国政府声明,日本目前的困境是其本身行为造成的直接后果,盟国将不承担治理的责任。美国占领当局认为,粮食问题是实现日本民主化、非军事化和经济复苏的关键。美国人的最终目标是降低美国的占领成本,减轻美国纳税人的负担。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政府重新评估了对日政策,开始了对日本的粮食援助。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30—60年代,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出现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试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2023-04-17更新 | 5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北方人以黍、麦为主,南方人则以稻米为主。从饮食的角度看,稻米无疑也是人们最为常见的食物。北宋时期,南北之间的饮食习惯似乎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北宋都城汴京就有专门供南方人就餐的饭店,在相国寺北小甜水巷,“南食甚盛”。可知南食集中的街区在北宋都城还是很有名的。到南宋以后,随着北方移民的大量南迁,人口流动越加频繁,使南北饮食的交流更加深入,因而南北饮食差距逐渐缩小。

——摘编自游彪著《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材料二   丰富的肉食是上流社会炫耀其豪华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中世纪的贵族们为了尽可能长时间地食用某些肉类,必须对食物进行储备。长时间保存食物一般采取三种方式,即风干、熏制或用盐腌制。在斋戒期间,人们只能吃蔬菜和鱼类,主要是腌制的鲱鱼、鳕鱼干等。结果,杏仁、无花果等成了贵族们在斋戒期间的上等食品。

材料三   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农场工人的菜篮子几乎没有变化。在19世纪40年代,肉类仅占食品支出的16%左右,用于牛奶、黄油、奶酪、茶和糖等其他商品的钱也很少。工业家庭可以享用更多的动物蛋白和更多样化的饮食:每个家庭成员一周可以吃一次肉;他们还在土豆、奶酪、黄油、牛奶和进口商品上花掉了更多,工业家庭在茶和糖上的花费是农村家庭的两倍左右,约三分之一的矿业家庭和工厂地区超过四分之三的家庭都购买了咖啡。人们还购买了更多的调味食品,包括盐、胡椒、芥末、醋和麦芽;他们也买了少量的大米和葡萄干做布丁。在工厂区,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家庭购买了鸡蛋。

——摘编自【德】希施费尔德《欧洲饮食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发展格局与饮食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中世纪到工业革命时代,欧洲社会饮食的主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与英国饮食变迁的交互作用。
2023-01-26更新 | 2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