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开创外交新局面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5 题号:130904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包括中央及内地人民与沿边各族统治者和人民的互市,以及同境外各国的贸易往来。


材料二   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

我们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我们发起了《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愿同各方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

我们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同时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摘编自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汉代相比,明代对外贸易的交通线路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西欧实际上处于冷战状态。那时,中国仅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瑞士建立了外交关系。英国虽于1950年初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直到1954年才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欧共体的成立,中国开始与西欧国家尝试接触。1964年中国与法国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建立,使中国与西欧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欧关系揭开了历史新篇章。许多西欧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欧关系进入历史新阶段。

——摘编自张林初《中欧关系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中欧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很多互利共赢的合作面。在处理与欧洲关系中中国越来越自信,中欧关系也越来越平等和成熟。改革开放之初欧洲确实方方面面都比我们要发达和先进,而现在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不都亚于欧洲。尤其是在电子化、网络化和数据化方面,中国也乘上了新一轮发展的直通车。

——据石晶《从两大阵营到全方位的合作伙伴中欧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治理之道》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欧关系的演变,并指出这一时期影响中欧关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8-21更新 | 1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和讯网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活动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
2017-10-11更新 | 2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年来,世界出现了很多预想不到的事,英国脱欧,美国不断“退群”、极右翼势力崛起……我们现在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负面作用的集中体现。我国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将充分抓住当前战略机遇,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推动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朝着有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分歧,引发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共鸣。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为复杂多变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定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积极倡议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表明了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的意愿与能……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系列的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繁荣发展的福音。

——摘自《解放军报》金灿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担当》


(1)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
(2)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内容,说明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努力。
2021-05-14更新 | 2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