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工业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17 题号:13135116
如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1928—1934苏联谷物生产和收购量的变化
1928192919301931193219331934
谷物总产量(百万公担)733.2717.4835.4694.8698.7684676
国家收购量(百万公担)107.9160.8221.4228.3190.3236.6269.6
商品率%14.722.426.532.927.234.639.9

A.新经济政策取得明显成效B.计划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
C.农业发展受国际市场影响D.农业生产服务于工业建设
2021·辽宁沈阳·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列宁指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物质生产的源泉和基础,只有重工业的发展才能为整个工业、运输业、农业提供技术改造的基础,才能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思想推动了俄国
A.对社会主义道路新探索B.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延续新经济政策的做法
2020-12-29更新 | 29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马格尼托戈尔斯克钢铁厂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新建的大型企业。它以美国最先进的麦基钢铁公司为蓝本,有450多名美国专家和技工参与设计,以及200多名美、德技工参加施工。这表明当时
A.西方放弃对苏联经济技术封锁B.新经济政策得以继续贯彻
C.苏联抓住机遇推进工业化建设D.美、德借机摆脱经济危机
2021-05-12更新 | 19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70多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美国占55个,为苏联接受援助项目的78%。1930年苏联成为世界各国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的第二大买主。美国国内约有30万工人在为完成苏联的订货而工作。”对上述现象理解最正确的是
A.源于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B.经济大危机促使美国调整对苏政策
C.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思路的延续
D.斯大林模式有效避免了经济大危机
2020-03-23更新 | 2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