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毛泽东思想 >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4 题号:13135666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道路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在共产党人,正因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有和自己的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之点,所以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毛泽东(194019日)


(1)该材料的出处是毛泽东的那篇文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   历史学家沈志华在其著作《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一书中说,“在中国,1956年春光洒满大地”,“中共……提出的宏伟理想和奋斗目标,国人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论述1956年中国共产党人在哪些方面进行的探索使得“国人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2021·天津武清·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于“民生”二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引自《墨子》

材料二   (唐)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引自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三表法”是墨子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仔细阅读材料一,分析指出墨子上述认识的立足点。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孔子及其后的屈原与墨子价值立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思考。
(2)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出发点和治国理政的法律原则。
(3)从“观百姓”“存百姓”到“谋幸福”,从家天下到天下为公,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中民生理念的价值立场和家国观的历史跃升。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从“存百姓”之“存”的立场出发,以唐太宗为例,分析指出唐前期在土地制度层面践行“存百姓”的举措与具体内涵
②从“谋幸福”的视角分析,分别说明毛泽东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以及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民生问题的思考
2020-10-22更新 | 1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1918年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时的感叹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材料三: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1930年6月11日)

材料四: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方层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为了实现材料二的目标,孙中山晚年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三和毛泽东选择的异同。
(4)依据材料四,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这两步是如何完成的?
2019-12-17更新 | 9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请结合洋务思想加以说明

材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材料三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文化如何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据材料三,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4)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4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2018-01-03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