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宗教改革 >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7 题号:132196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并不是在西欧多国激荡的、那些被我们称之为"文艺复兴"的观念和实践的唯一源头。复兴古代文化的运动在14世纪的意大利强劲兴起,并深入发展,这和意大利与欧洲其他地区的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语境有关。首先,意大利比其他地区存有更多的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遗迹,这些遗迹所唤起的记忆必然要影响到社会文化发展的路向。其次,意大利各城邦互相紧邻,无法无限制地扩张地盘,它们转而在城市建筑的辉煌、文化艺术的繁荣和人才的荟萃等方面展开了竞争,统治者为此大力奖按,赞助艺术。

——摘编自何平、刘永志《文艺复兴运动起源和意义的再反思》

材料二   如果说文艺复兴主要是拉丁文化圈的一场格调高雅的精英运动,它的特点是要让基督教的神圣理想去迎合罗马教会和世俗社会的感性现实,那么宗教改革无疑是日耳曼文化圈的一场相对朴素的平民运动,它的特点则是要用基督教的圣洁理想来批判罗马教会的卑污现实。从长远来看,文艺复兴运动虽然倡导了人性解放,繁荣了文学艺术,营造了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性辉煌,却并没有改变欧洲社会的基本格局,而宗教改革运动尽管在主观动机上非常保守,但是它所造成的客观效果深远巨大,不仅促成了日耳曼世界的异军突起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且推动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宪政民主的发展。

——摘编自赵林《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14世纪的意大利强劲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不同。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莎士比亚喜剧作品的巅峰之作《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最富幻想色彩和浪漫情调的喜剧。在轻快的节奏中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莎士比亚流传至今的作品中,这部喜剧独树一帜,具有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历经数百年,久演不衰,是一部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经典爱情喜剧。

材料二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时代精神?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019-12-09更新 | 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和 15世纪曾长时期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期,这并非没有道理。由于粮食危机、饥荒、战争、暴动造成人民的贫困,黑死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加上宗教的无序状态,使这个时期具有变化不定、混乱动荡的特点。然而,对于这个时期,也可用略有差别的方式来解释,即这段危机时期也是有希望的时期。

——摘编自(法)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

材料二 18世纪的启蒙精神,来自 17世纪的科学和思想革命。人们常常描述说,进步思想是现代或自 17世纪末叶以来欧洲文明的支配思想或特有思想。然而进步思想却是在 1700年以后才日益变得明晰。有文化教养的人也不见得相信迷信,一切超自然的观念对许多欧洲人来说,日渐淡薄。“现代”人不仅不再害怕鬼怪,他们也不再害怕上帝。“哲人”意指哲学家,而“富有哲理”在 18世纪的意思是说,以批判和寻根问底的精神去探讨一切课题。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4,15世纪是欧洲“黑暗时期”的理由,并说明“也是有希望时期”的思想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7、18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最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并说明它产生的原因。
2021-04-01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2021-04-20更新 | 1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