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1322620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财政收入是南京国民政府极为重视的大事。1928127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海关进口税则》,打破了过去均一税则和值百抽五的固定税率。把进口货物分为七类,税率从7.5%至27.5%不等。到1936年,平均进口税率达31.2%,最高税率达80%。1929年,财政部颁布《精盐税则表》,规定了全国73个城市的盐税税价。1931年的《盐法》,将盐制由过去的专卖改为"就场征税,自由买卖"。1933年后,盐税在不断调高中成为三大国税之一。1928年起开征统税,先后对卷烟、麦粉、棉纱、火柴、水泥五大类商品及熏烟、酒精实行统一征税,1936年,统税收入为1.17亿元,占到财政总收入的14.6%。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81年,里根政府颁布的《1981年经济复兴税法》中规定;个人所得税自1981年至1983年累计三次降低,税率实际下降23%。……实行加速折旧法,将固定资产分四类,缩短折旧年限,以加快企业资本回收进程,节约资金成本,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此外,减少遗产税和赠与税,免税额从175625美元逐步上调到1987年的600000美元;降低双职工家庭的税收负担。

——摘编自杨志勇《里根与特朗普税制改革的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税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和里根政府税制改革对各自国家发展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美、英、法、德、意等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纷纷采取措施,^一战期间为战争目的而临时实行的统制经济再次在世界兴起,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重新发展和复兴的“良药”。此时的德国、意大利、美国和苏联等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均具有“经济统制”的特征。因此,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统制”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成为最为流行和时髦的词之一。

——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

材料二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日建国纲领》和《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标志着国民政府实施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经济方针已经基本确立。1939年3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明确宣布依于战时人民生活之需要,分别轻重,斟酌缓急,实行统制经济,正式明确使用统制经济政策这一概念。此后一直到1941年,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国民政府陆续颁布了数十个有关经济统制的具体法令,其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对包括工矿、农商、粮食、金融、外汇、物价、物资等国民经济各个重要部门进行了全面统制。

——摘编自张忠民、朱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苏联所实行的“经济统制”有何不同,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统制经济”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2017-05-19更新 | 1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71936年中国工业、农业产值及比重统计表

年份188719201936
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
农业119.5290.9173.4676.2199.2265.1
工业11.949.154.2723.8106.934.9
总产值131.46100227.73100306.12100

——摘编自王玉茹《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经济的发展》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经济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2021-04-25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国家权力逐渐退出乡村,形成了“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的乡村治理格局。乡绅主要来自于休假退隐的官员、退休居乡的前官僚、尚未入仕的士人。乡绅不仅是里甲制(征税)和保甲制(征兵) 的主要控制者,还是乡村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灾荒之年出面与政府协调要求以减代赈、减免赋税等,同时兴办赈局、义庄,救济乡里。他们是乡村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教化的维护者,积极创办义学、私人书院、方志局、文学社团等乡村文化教育机构。

——摘编自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救济农村”、“建设农村”、“复兴农村”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呼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推出了“新县制”改革并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力图在加强对农村控制的同时,改善农村的现状。中国共产党则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以农民为主体,用武装斗争的形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而国共两党之外的一批知识分子,怀着教世济民的真诚愿望,发起乡村建设运动。他们认为乡村治理不只是简单的农村经济改良工作,而是一场民族文化复兴运动。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摘编自张忠民《略论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乡村治理相比,近代乡村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成因。
2018-05-09更新 | 1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