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小农经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2 题号:13247057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一个优秀剧目。其中的男女主人公董永和七仙女唱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段歌词反映了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什么?
(2)自耕农经济在古代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3)歌词中描述了一幅相对安定的生活情景图,这种生活情景对后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何不利影响?
【知识点】 小农经济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三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明清农耕经济发展(美洲作物传入)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美洲作物的传人对中国明清的影响。
2019-05-09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2019-07-13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可以判定明朝末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当时有何特征?

2018-08-02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