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327770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汉武帝不仅在南面同时灭了夜郎和南越,在这两地分别建立了由中央王朝直接统管的郡县,实现了南面边疆的稳定;还在北面大败威胁最大的强敌匈奴,将其驱赶出了汉地边境,为以后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蜀汉诸葛亮的边疆治理方略是“示之以力,怀之以德”。在用兵西南边地的过程中,诸葛亮对孟获擒而纵,纵而擒,以至“七擒七纵”,这显然是要以恩威并施的方法来争取人心的认同,虽然并没有完全放弃武力,但又并非徒逞武力。两宋时期,辽、金、西夏、蒙元相继在北方兴起后,赵宋政权出于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实际状况的需要,往往以盟约或誓约的方式来促成相对暂时的和平。

——摘编自张新民《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经验的反思与总结》

材料二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国门洞开,使中国从此陷入“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西北方向,英俄插手甚至侵入新疆、西藏地区;东南方向,美国、日本先后企图侵占台湾;西南方向,法国的侵略战火从越南蔓延到了中国本土。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国陷入了严重的全方位的边疆危机,面临着被瓜分的威胁。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蜀汉及两宋边疆治理模式的变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边疆治理相比,近代边疆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边疆治理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唐代元代明代清代
新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伊犁将军
西藏与吐蕃和亲册封僧俗首领;
设立都指挥使司
台湾澎湖巡检司

材料二   (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   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藩,执臣礼惟谨,亦古所未见。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清代,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将材料一中的①-④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元朝治理地方的举措。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疆域的范围与边疆治理体制创新的表现。
2021-12-04更新 | 1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59年,乾隆帝派遣清军平定天山南北叛乱。他认为汉时西域塞地极广,乌鲁木齐及回子诸部落皆曾屯戍,有为内属者。唐朝开府,扩地及西北边,今遗址久烟,遂以新附旧疆之意将该地区命名为新疆,并设伊犁将军负责统辖。1878年,左宗棠率军平定入侵的阿古柏势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下令将沉重的徭役制改为按亩征收赋税;开辟移民开垦地区,允许回汉人民赴南疆生产生活;实行屯田制,发展种桑产业和边境贸易;聘请德国技师用机器勘探矿源,创办阿克苏制造局和库车火药局;兴建义务学堂,科举录用大量少数民族考生。在他多次建议下,清政府改变只理军政不管民事的体制,于1884年把将军辖区改为新疆行省。

——据纪大椿《论晚清新疆以建省为中心的改革》等

材料二1949年解放军进疆前后,当地农牧业生产尚处于粗放阶段,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勾结国民党残部和土匪不断煽动叛乱,对新政权造成极大威胁。在解放军迅速平定叛乱后,1953年5月,新疆军区将部队分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发扬大生产运动传统,揭开在辽阔的荒原上屯垦戍边的序幕。部队不仅实现了粮油自给,而且将大量棉花运往内地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在全疆推广各种先进生产方式和科技文化,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1954年10月,根据中央命令,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使命。

——据宗永平《试论新疆和平解放后的“屯垦戍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乾隆将天山南北称为“旧疆”的历史依据,并概括晚清左宗棠治疆措施的主要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心垦戍边”得以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2020-03-30更新 | 4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古代行政区域的划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阅读下边地图,依据地图说明秦朝到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不同。此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认为;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较强,故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从元代开始,中央任意将自然环境和文化认同差异明显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力量和文化认同感,防止政治上地方割据政权出现。但难以形成独立经济体,不利于地方发展经济。
(2)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元代前后中央政府在划分地方行政区的原则上有何不同。分析这种变化的利弊。
(3)清代是如何划分行政区的?有什么意义?
2016-11-18更新 | 5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