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13308062
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当时国际形势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经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是近现代中国富强道路上不可缺失的重要推手。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三   1982-2000年中国乡村人口和劳动力移动人数(单位:万人)

时期城镇总人口增加数人口移动人数劳动力移动人数人口移动年平均人数劳动力移动平均人数
19821990871565103208814401
19911995497939012020780404
199620001073210237573220301146

——据《中国统计摘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导致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不利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简要分析采取该战略的背景和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1978年以后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2021-07-10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评选变迁一览表(部分)


——整理自王霂凡、赵冰《“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


参考表中一或几组信息,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1-11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这个问题可以在地理大发现后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及殖民掠夺所造成的经济后果中找到主要答案,即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及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王觉非《世界史》

材料二 中共认识到工业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不遗余力地争取这个目标……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3年开始启动……到五年规划期结束之时,工业产量预计要翻一番,农业合作社要加以推广,工商企业的公私合营将要完成……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

——徐中约《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十年》

材料三 考察已有工业化模式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根据有无政府战略指导,分为自发的工业化模式与自觉的工业化模式;根据工业化的动力分为市场推动的工业化模式和行政推动的工业化模式;根据工业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分为倾斜式工业发展模式和均街式工业发展模式;根据工业发展的主体,分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发展模式和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发展模式。

——蒋付心《中国工业化模式的发展与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殖民活动是如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第一个十年”所取得的经济建设和探索成就。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材料三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前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化模式有何不同。
2020-07-28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