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文化类热点 > 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7 题号:1331940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生殿》描写了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的情节。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运输人员一路践踏庄稼甚至踏死路人。唐玄宗疏于政务,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在逃亡的过程中,军士在马嵬坡哗变,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自缢。杨玉环在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据洪昇《长生殿》(1688年完稿)整理

材料二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于1607年左右编写的罗马悲剧。戏剧讲述了当时罗马的三大首领之一的安东尼因沉迷于埃及女王克利奥特佩拉的美色而无暇于国家大事,终日与他在埃及厮混,天天醉生梦死。后来,罗马出现叛乱、海盗入侵、帕提亚人入侵以及安东尼妻子因向凯撒挑战失败而死的消息终于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毅然回到罗马,为祖国效力。安东尼遂因形势需要和屋大维和好,并娶其妹来巩固彼此的政治关系。这让克里奥佩特拉又伤心又愤怒。各种战事和解消停后,安东尼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埃及女王身边。后来安东尼和屋大维发生对峙,安东尼因跟随埃及女王逃跑而战败,最终伤心自刎,克里奥佩特拉也终于看清屋大维的真面目,自杀身亡。莎士比亚在剧本中尽力强化冲突,同时将冲突的意义向表现人的精神、情感的伟大高贵方向提升,体现了一首人的赞歌。

——摘编自赵鹏钧《〈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的爱欲悲歌》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长生殿》和《安东尼与克利奥特佩拉》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长生殿》和《安东尼与克利奥特佩拉》两部作品所承载的功能,并分析其功能不同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变化表

时间基本情况
192719371929年中共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上杭县才溪乡成立了第一家合作社——劳动互助组,后出现多种合作社,但以消费合作社和粮食合作社为主,多是农民自发组织的。
19371949主要分布在陕甘宁、晋察冀等边区,以经营综合性业务为主。到解放前夕。全国已有合作社达3万多个。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覆盖整个解放区的供销合作社网络。
19491978由农民自发组织的初级合作社逐渐发展到土地集体化的高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体制。
1978年后从以家庭经营为核心的家庭联产承包制逐渐转向农民专业合作社;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推动了农村合作社迅速发展,到2011年,全国已有超过35家的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占我国农户总数的10%。

——摘编自张晓倩《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变迁研究》

材料二   西欧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之一,也是合作社的思想、理论和合作社运动的发祥地。二战后,西欧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合作社运动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宪法到有关立法,对合作社诸多内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西欧各国农村合作社十分发达。到70年代,法国五分之四的农民、西德二分之一的农民、丹麦的几乎所有农民都参加了合作社。西欧各国合作社主要是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工商综合体,如法国合作社系统在全国牛奶、猪肉等收购中分别占52%、64%,西德合作社系统供应了农民所需农药的70%、化肥的67%。不仅如此,西欧各国的农村合作社在对外经济关系中也发挥重要作用。19751976年度的法国谷物出口中,合作社系统占4050%;丹麦合作社系统占全国黄油出口的90%;意大利全国合作互助同盟在非洲和拉美非常活跃,业务也非常广泛,它的对外营业额达16亿美元。

——摘编自戎殿新《战后西欧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合作社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2022-10-08更新 | 1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

——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异同。并指出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技术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
2019-05-08更新 | 2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奥运会不仅是奥运健儿拼搏的舞台,也是大国文化展示和政治博弈的舞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围绕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突出了“文明”与“和谐”,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为“奇妙岛屿”,展示了英伦三岛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风情。从这两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可以看出北京奥运会场面壮观浩大,突出整体效果。在中国,群体文化是主子的价值观,强调群体的利益和荣誉……强调统一性、整体性。而伦敦奥运会则强调“全民参与”,开幕式上人文气息更为浓厚,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展示了普通民众个体的多样性。英国文化受欧洲文艺复兴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个体文化占据主体地位,强调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个体的特征与差异。

——摘编自林肖《从北京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析中西体育文化之异同》

材料二   现代奥运会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因此,摆脱不了政治的影响。正因为奥运与政治有着紧密联系,奥运便显示出其独特的政治功能……但实际上每一个运动员都代表一个单独的国家(地区),于是,政治问题、政治角度的分析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奥运会的考虑范围,其结果是,民族主义情感使得奥林匹克成为国际竞争的舞台,把奥运会作为宣传国家外交政策的工具的现象也经常出现。……政府干涉奥运会的理由包括诸如推行外交政策、国家宣传、反对、合作、外交承认或不承认、推进人权或经济发展、抵制等……可以讲,所有的奥运会都受到参赛国之间意识形态、政治差异方面的影响。所以,要求奥运会不受这些外来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黄世席《奥运会政治化之法律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奥运会开幕式所透视出的中英文化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奥运会政治化倾向的因素,对此你有何认识?
2022-04-10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