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美苏“冷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4 题号:1333300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年底至1947年初,西欧经济呈现一派衰败景象,面临崩溃。这使美国政府意识到,稳定欧洲、复兴欧洲成为关键。19476月,马歇尔发表演说,希望欧洲国家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援助要求,然后美国将尽全力支持。对此,西欧各国政府表示欢迎。19484月,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使“马歇尔计划”法律化。“马歇尔计划”从19484月开始执行,到19526月宣布结束,美国共拨款131.5亿美元,恢复和发展了欧洲经济。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材料二   19496月,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国会通过第四点计划,以扩大对世界上落后地区的技术援助计划和一项鼓励私人资本对这些地区投资,以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19506月,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案”,第四点计划列为这一法案的第四节“国际开发法案”。到1953年,美国在35个国家和地区派了2450名技术人员推行第四点计划,三年总计拨款3.11亿美元。

——摘编自张勇著《从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看杜鲁门时期的对外援助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马歇尔计划”相比,第四点计划的不同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第四点计划。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代后期,苏印关系迅速升温,两国贸易额剧增,苏联还向印度提供了巨额经济援助。作为回应,美国也加大对印度的援助力度。肯尼迪执政后,更是希望将印度扶植为在亚洲遏制中国的主要国家。当时英国正力图向美国证明它是可靠的盟友,作为英联邦的领导国,英国必须极力避免英联邦成员国印度倒向苏联。此前印度的国防装备仍以英制为主,但随着美苏影响力上升,印度领导人对英国这一殖民宗主国“心理上的依赖逐渐下降”,印度的军购更多着眼于自身实际需求。1962年,印度将从苏联购买米格一21战斗机的消息被披露,立即引起英国的密切关注。英国认为英联邦成员“在决定之前应当提醒英国,而不是在决定之后通知”“要避免给美国人造成我们没有尽力帮忙的印象”,于是立即向印度提出以英制“闪电”战斗机作为替代品。但由于性价比、技术转让等因素的影响,印度最后依然选择了购买苏式战机。

——摘编自刘恒《英国对1962年苏印米格—21战斗机交易的反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争夺印度军火市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购买米格—21战斗机事件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2022-04-30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此前由西欧列强所主导的世界格局,美苏“冷战”很快爆发,随之欧洲成为“冷战”的中心区。1947年,美国抛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继而推动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这就是大西洋联盟政策实施的一连串标志。至1949年北约组织成立,美国和西欧国家最终建立了大西洋联盟,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框架由此确定。

尽管双方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出现分歧。但美欧在共同遏制苏联方面仍存在一致的根本利益。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欧“特殊关系”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北约组织应该是一个彼此完全平等的主权独立的国家联盟,而不能是一个含有主从关系的组织。

在改组北约的要求被拒绝后,戴高乐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包括最终退出了北约的军事一体化机构。法国此举使大西洋联盟陷入了一场严重危机,成为西方阵营分化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1993年,美国微调了对欧政策,美国表示支持欧洲搞经货联盟,原则上也赞成欧盟发展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显示了对欧洲一体化较为灵活的态度。同时,美国政府主张改造北约,以利于美国继续通过北约控制欧洲。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约修改了军事战略,增加了政治职能,还计划进行东扩。为缓解欧盟要求发展自身防务的压力,克林顿政府还提议在北约内建立一支“诸兵种联合特遣部队”,以使西欧联盟的部队能在美军不参加的情况下独立采取行动,执行使命过程中可使用北约的设施。美欧关系出现历史性调整,即从冷战时期依附性质的“特殊关系”向后冷战时代趋向平等的“正常关系”转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一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60年代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后冷战时代美欧关系走向“正常关系”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欧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5-22更新 | 3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以上摘编自(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二   赫鲁晚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出发点。两国形成如此外交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2-02-10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