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1341525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总会在某一个时期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抓住历史的机遇就能实现发展的飞跃,错失历史的机遇只能一声叹息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对比。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的人口在南方,南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朝首都是政治性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工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共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

材料二1500年前后,是西欧现代化的准备阶段。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但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因此某些地区因此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做了哪些准备。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
【知识点】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期以后,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尊重,意大利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还专门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清初,很多外国人任职于宫廷,主持历法修订并为康熙帝讲授科学知识,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只是后来失传。西学实际上源于中学;或者认为西学还不如中学。还有人强烈反对西人主持的历法,理由是“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19世纪末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李鸿章认为:“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西药化学格物微眇、务尽实用,物性由尤中土医工所束速者。”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荡憾,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年来未有之奇变也”。在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出现的西学东渐新现象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奇变”的背景,并指出面对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传统医学的应对措施。
2019-03-04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图3、图4、图5分别为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列国形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图3、图4、图5的信息,从两个角度得出历史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阐释。
2021-01-03更新 | 1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7年以后,在沈祖荣、载志赛等一批学成归来的图书馆学家的大力倡议下,以仿效欧美图书馆精神来改革和发展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运动,便在全国开展起来。而北洋政府把退还的度子赔款用于中国的图书馆建设,将这一运动推向了高潮。新图书馆运动直接导致了传统藏书楼向公共图书馆的巨大转变,从此,近代公共藏书的观念深入人心。新图书馆运动在促进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繁荣近代学术文化,普及民众教育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摘编自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

材料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这给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就发生在我国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现代图书馆转变时期。进入21世纪,我国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等先进观念和思想。但是,面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诸多挑战,还需要图书馆界做出及时、准确、有力的回应。

——摘编自覃惠迪等《中国两次新图书馆运动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新图书馆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初新图书馆运动发生的原因。
2021-11-11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