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 > 康梁维新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3418352
学贯中西的严复、梁启超,其家风传承、家庭教育,可以折射近代中国社会及思想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严复看来,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他告诫子女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母造尊。”1921103,饱受肺病折唐的严复在弥留之际,郑重交代儿女:“须知中国不灭,或有损益,旧说必不可叛。”这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追求,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点。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材料二梁启超教育子女“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针对当时学校偏重西学的状况,梁启超注意在课外增加儿女们的国学陶养,指导他们阅读国学书籍,也请家庭教师补习国文。…梁思成说过:“我非常感谢父亲对我在国学研习方面的督促和培养,这对我后来研究建筑史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严复和梁启超二人家庭教育观相同点的理解。
【知识点】 康梁维新思想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以个人身份整理文献的伟大实践,否定了“周礼”所规定的“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的规定,首开私人著史之先河。孔子作《春秋》已经意识到史学是由史义、史事、史文三要素构成的。就史义而言,《春秋》之义实为我国史学史上经世史学思想的滥觞,《春秋》通过遣词用句的感情色彩,寄寓衰贬之义,以达到讨伐乱臣贼子,推行王道的史学目的

——摘自任怀国《孔子与中国传统史学》

材料二   梁启超曾批评过去的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到了近代,梁启超、章太炎等积极批评传统史学与旧史观,宣扬进化史观,这标志着中国史学由传统类型转为近代类型。近代史学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社会、民族各方面历史内容的,视中国历史为世界历史的一个部分。

——摘自金航满《中国史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史学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主要原因。
2020-01-21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二: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图文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2)举一例能佐证材料二观点的史实。
(3)近代民族工商业诞生后举步维艰,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结合史实分析“春天”到来的原因。
(4)列举这一时期民族资本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并简析这一“短暂春天”的历史影响。
2021-04-01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引领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为不同派别的思想家提供了纵横捭阖、游说讲学的广阔舞台。文化觉醒和百家争鸣造就了一批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在中国古代矗立起一座高大的思想文化丰碑。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在当时承担的历史使命。

材料二《中华文明史》指出:救亡与变革是近代中国的重大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并且它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它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材料三 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有些学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3)材料三中的“这场思想变革”指的是什么?请用相关史实说明其产生的“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2020-03-11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