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隋唐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3419486
历史想象是历史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借的再创造,建立在“实构”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可以“虚构”的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骋。

——罗志田《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

材料二



图唐长安平面图
长安是唐代的首都,是世
界上最大的都城。它不仅
是政治中心和手工业中心,
也是国内的头等商业城市。
长安人口约30余万户。市
内商贾云集,空前繁华。
西市多为中亚、波斯、大
食商人所聚居,“胡风”、
“胡俗”很盛。
——赵毅等编《中国古代史》

结合材料展开历史想象,行走在唐朝长安的大街上,你可能会看见哪些典型的历史现象?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现象选取需符合时代特征与场景设定,阐释完整,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商会渊源于唐代。唐太宗时期,为方便购物,长安东市的同行业店铺都集中于同一区域,称为“行“。为了便于政府管理,所有同行业店铺都需要加入一家叫“行会”的组织,这便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商会。唐代行会设有“行头”一名,负责代表行会与政府交涉,组织行会成员开展社会活动,等于商会主席。明清时期,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成为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形成商帮。商帮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清代最为有名的商帮,当推“徽商”和“晋商”。

——摘编自罗三洋《探寻古代中国商会的历史轨迹》等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林林总总的各类新式民间社团中,商会存在时间最长,也最为普及,社会能量与影响格外引人瞩目。其原因在于商会系由具有经济实力之新兴工商业者组成,并且建立了全国性商会、省总商会、县分会、镇分所这四级组织系统,网络遍及各大都市与中小城市乃至为数众多的乡镇。而经由这一独特组织系统建立起来的“联动”机制,则是商会县有“登高一呼,众商皆应”之巨大号召力,能够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大规模活动并产生显著影响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商会维护自身合法社会地位和权利行之有效的主要途径。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会的“联动”机制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商会的演变,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与近代中国商会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2019-06-14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早的组织,我们所见到的史料记载,就是唐宋时期出现的“行”。……这一时期形成的“行”,还不能认为它是工商业者保护自身利益的组织……到了宋朝,《都城胜记·诸行》中明确记载说:“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到了明清时期,“行”已经不是工商业者的主要组织形式了。他们根据自己商业活动的需要,通过各种关系,组合成有一定业务联系的组织,比较普通的形式就是“帮”,也称“商帮”。

一一摘编自王兆祥《中国古代的商人》

材料二惟思泉贝之流通,每与人情之萃涣相表里。人情聚则财亦聚,此不易之理也,矧桑梓之情,在家尚不觉其可贵,出外则愈见其相亲。我五邑之人来斯地者,无论旧识新知,莫不休戚与共,痛痒相关,人情可谓聚矣。则展成莫价生财之所,何可少缓须臾,而不亟为图谋乎?且会馆既立,五邑仕宦经过此邦者,皆得以瞻拜明神,畅叙梓谊。而在此经营者……数千里水陆平安,生意川流不息,皆聪明正直依人而行之明验也。

一一《嘉应会馆碑记》

材料三会馆等作为同乡的地域性组织,因其活动范围和能力受到限制,而不能适应和满足当时商人们各方面的需要了,所以这时期大批公所纷纷出现。据统计,截止到清末,各地都有公所建立。在名称上,公所大都是以行业命名的,如木业公所、纸业公所、蜡烛业公所等等。也有以地区命名的,实际上也是同业的组织,如苏州的江镇公所,是剃头业组织;七襄公所,是丝绸业组织;等。由于公所是以行业为基础组建的,行业一般划分是很细的,所以公所一般也以具体的行业专业为主而建立,不像会馆笼而统之地包括一个地区任何专业的商人或包括一个大行业下所有的商人。

——摘编自王兆祥《中国古代的商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行”的性质及其后来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馆的社会功能,并分析公所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商人社会组织的发展特点。

2018-05-01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种植在唐代发达的原因。你觉得材料一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6-12-12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