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134979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大致经历了如下讨程:
时间人物载体内容或发行情况
1898上海广学会《泰西民法志》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1899传教士李提摩太《万国公报》提到马克思的名字
1903马君武《译书汇编》以唯物论解释历史、以阶级兌争为历
1906朱执行《民报》苏扬言全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1912同盟会会员《民生日报》全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
1918李大钊《言治》季刊介绍歌颂十月革命
1918李大钊、陈独秀《每周评论》第一次刊载《共产党宣言》摘译
1919李大钊《晨报副刊》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
1919李大钊《新青年》编辑了《马克思研究专号》
1919李大钊北京大学高校讲坛介绍马克思主义

——节选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因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人道进化,皆有定位,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盖自据乱进为升平,升平进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的思想出现了重大飞跃,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从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开始的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开展中,认识到改造社会必须采取激进的方法,必须到劳动者集中的地方去。李大钊逐渐认识到要从中国的特殊条件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对于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实行民主主义,打倒官僚、军阀、封建统治阶级,第二步才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摘编自《李大钊史事综录》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康有为、孙中山的政治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者主张出现的共同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2019-11-27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12月李大钊指出,俄国布尔什维克“他们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党,就是革命的社会党;他们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客士(马克思)为主旨的;他们的目的,在把现在为社会主义的障碍的国家界限打破,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李大钊通过对俄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比较,充分肯定俄国十月革命所采行的革命手段的世界性意义,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李大钊在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的同时,又发表了小说《雪地冰天两少年》……小说中一少年说:“民国建立,号称五族,此实分裂之兆。予以为吾中华若欲成一统一之国家,非基于新民族主义不可。新民族主义云者?即合汉、满、蒙、回、藏镕成一个民族的精神而成新中华民族。达此之程叙,不外以汉人之文化,开发其他之民族,而后同立于民主宪法之下,自由以展其特能,以行其自治,而与异民族相抵抗。”

——摘编自吴汉全《李大钊与“五四”运动的现代化地位》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现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条贡献加以评析。
2022-12-20更新 | 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仁人志士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人的思想也不断走向解放。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源曾经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悄忧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材料五: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对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认识有何不同?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哪一派别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和孙中山在政体主张上的不同。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后的觉悟”指什么运动?并指出其核心内容。
(4)根据材料五,概括李大钊的政治主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023-03-13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