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宋元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6 题号:13528661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动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的“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唐太宗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且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摘编自唐长《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市民阶层全面兴起。除了不断壮大的工商业群体,为数不少的商业性文化演艺人员和具有商业观念与城市意识的官吏、士人、地主、农民等也都成为市民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的社会等级关系并不是身份性的,而是在贫富分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且随着财富状况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摘编自陈灿《论南宋江地区市民阶层的社会形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社会阶层划分的变化,并进行合理说明。
【知识点】 宋元的商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古代曾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明清以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筒车、曲辕犁
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农政全书》

材料二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三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论明清的金融机构》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2018-06-19更新 | 30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水下考古呈现出新变化新气象。“南海Ⅰ号”是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的一艘沉睡海底的古船,于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船上文物,很多是如今在拍卖市场上价值连城的官窑瓷器,考古发掘成果向世人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风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张岂之《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材料三 “南海Ⅰ号”最新发掘资料显示,历经10年的发掘,发现“南海Ⅰ号”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沉船,出土、出水器物包括陶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朱砂、动植物残骸、植物果核等。总共文物数量21000余件套、标本2600件,其中瓷器19000余件套……

“南海Ⅰ号”所载的一部分陶器

——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1月29日第11版


(3)材料三“出土出水”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
2018-09-29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方法与规律提炼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

时间

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秦代

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时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唐高祖时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宋代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材料二   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彼埃尔·肖努曾估计,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中国;魏斐德估计,约有一半的美洲白银落户中国;梁方仲认为,约占世界银产量15%的日本白银,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在众多版本中,Von Glahn的估计最为低调,他认为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占世界产量的三十分之一。相比而言,弗兰克关于中国获得世界银产量的一半的估计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况。

——据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三   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

——《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背景。(并指出历史学习方法中如何阐述事件背景的方法)
(2)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国的白银供给主要来源于哪里?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3)请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罗斯福在货币领域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是什么?
2019-06-03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