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4 题号:13530596
据统计,晚唐科举人士中世族家庭出身者占比高达76.4%,中等家庭和寒族出身者仅占23.6%。而到了北宋初期,世族家庭出身者仅占12.8%,中等家庭和寒族出身者却占87.2%;明清两代进士大约有4.9%出生于从未有过功名的家庭。这说明科举制(     
A.促进不同阶层的流动B.导致选官标准发生质变
C.提升了社会道德水平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瓦解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北宋时期一次科举取士达八百人,超过唐开元全盛期二十九年取士总数,而且在太学生的录取上唐代规定须是五品以上公子孙,但宋代则规定是“八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北宋采取与唐代不同的科考政策旨在
A.推行重文轻武的战略B.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C.解除科考的品级限制D.适应理学的发展需要
2017-09-23更新 | 26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科举制度的建立是专制政权为广泛吸收下层士人进入官僚队伍,以便实现权力的再分配和再调整。唐代进士科录取名额极为有限,另有一部分人通过门荫、年劳、捐纳、杂色入流等途径进入仕途,这部分人数量大约是进士数量的十倍。据此可知,当时
A.官僚政治的贵族色彩浓厚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世家大族仍垄断官员选拔D.科举选官加强中央集权
2021-09-01更新 | 138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谢国桢曾给“野史笔记”下过一个十分宽泛的定义:“凡不是官修的史籍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也可以说是稗乘杂家”。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个人的书面历史记忆”的历史笔记于中唐出现,至两宋时期繁荣昌盛,蔚为大观。唐宋“野史笔记”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
B.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C.印刷术的发明
D.科举制的推行发展
2019-06-11更新 | 8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