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3 题号:13641432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每岁不过三+十……其根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但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也无所恨。材料主要说明.
A.进士科的难度高于明经B.进士考试受到极大重视
C.科举考试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D.进士科的设立促进了社会稳定
2021-11-08更新 | 12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某学者统计:唐朝290年中,科举共取进士6603人。在两宋316年中,完全依靠考试成绩的进士达4.3万人,宋代共有135位宰相,其中90%以上系科举出身。该材料说明宋朝
A.基本实现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目的B.宰相完全把持朝政
C.科举制度促进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D.政府行政效率较高
2022-04-09更新 | 2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清朝中叶以后,官吏数量早已超过定员,但是,进士人数仍然不断增加。考生过多,带来了阅卷的困难,造成有实力者落榜,才疏学浅者侥幸当选,考场上出现替考等歪风,朝廷屡屡发布训诫,但都没能取得预期效果。材料反映出清中叶后的科举制度
A.朝廷优待读书人B.难以维系的窘境
C.科举阅卷误差大D.官员的坚决反对
2020-10-29更新 | 4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