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13697682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安徽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创办了经济特区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1978年特大灾害后,凤阳人走四方更是达到了高峰,但在凤阳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有一群人,他们在1978年11月24日晚上,在严立华家的茅草屋里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之后,他们采取了抓阄的方式,分牲畜、农具,又迅速丈量了土地,迈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初一步。关于这一做法,不正确的是
A.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丰收
B.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不利于人们主体地位的发挥
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开启了农村改革的新篇章
2019-01-01更新 | 7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88年,山东农民褚延泽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光荣称号。过年时,他高兴地贴出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春联反映了
A.农村互助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土地所有权的确立促进了粮食的增产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实惠
2019-04-27更新 | 7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中出现了专门从事牲畜、家禽或其他各种副业的"专业户";此外还有“重点户”,他们耕种土地,但主要从事非谷物活动。到1984年10月,这两类农户约达到2400万户,占总农户数的13%。据此可知当时(     
A.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深入B.农村市场经济基本形成
C.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D.农副产品生产成为主业
2022-11-02更新 | 3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