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美苏“冷战” > 冷战的背景和原因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3733038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绽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美国驻苏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乔治·凯南在此强调的是
A.日本法西斯尚未投降,反法西斯使命未完成
B.西欧已开始走向联合,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
C.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美苏之争已不可避免
D.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领导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有学者认为,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以“二元两极”为特征的世界体系。所谓“二元”,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它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所谓“两极”,是指因制度性裂变而形成的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而且两者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从而构成了国际体系层面“两个世界”的对峙。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符的是
A.“二元两极”是冷战格局的突出特征
B.社会制度的不同是导致冷战的重要原因
C.“二元”社会制度的不同源于不同的政治理念
D.两个力量中心势均力敌从而避免了热战的发生
2020-09-04更新 | 7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冷战结束后,西方学者认为苏联和斯大林应该对冷战的发生负主要责任。一些俄罗斯学者则认为,苏联和西方国家都应对冷战的发生和发展负有责任。据此,下列关于冷战的起源,符合俄罗斯学者说法的是(     
A.是苏联对马歇尔计划过度反应激化的结果
B.美国意图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而控制西欧
C.美国为防止苏联对欧洲渗透挑起双方冲突
D.特定历史条件下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022-08-02更新 | 1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二战后期说:“由于德国军事力量行将被摧毁,结成联盟关系的唯一依据马上就要消失,苏联和西方盟国的关系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源自
A.苏联背信弃义
B.德国行将战败
C.联盟纽带瓦解
D.社会制度矛盾
2019-08-24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