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抗美援朝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1373850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中国和美国卷入了战争,但战争还是被严格地限制在局部地区。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主要是美国和中国都不认为朝鲜的未来是真正关系到重大的民族利益的问题,因此,美国没有使用原子弹,苏联也没有出兵,战争保持在一个“小事件”的水平上,尽管战争的规模很大。到1951年年中时,很明显,整个战线已处于僵持状态。大规模的战斗逐渐停止了,停战谈判开始进行。经过两年激烈的、时常中断的谈判之后,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缔结了一个停战协定。当时,朝鲜的大部分农村已破坏,大约10%的朝鲜人已被打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成立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领导和组织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各地适时展开的“时事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有了思想上的,“主心骨”。许多地方将订立爱国公约与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结合起来。至195110月,全国共有2810个厂矿单位、223万职工参加了生产竞赛;农村有19854个生产小组向劳动模范马恒昌所在小组发起学习和挑战。运动成果显著,1951年粮食、棉花等农作物产量超过了1950年;仅北京21个较大工厂三个季度增产节约总值即达2195.7亿元(旧人民币),相当于146架喷气式战斗机的价值。鉴于志愿军作战困难和国内实际,总会呼吁发起“捐献武器运动”,到195111月,全国认缴可购买武器款项达旧币31847亿元。抗美援朝运动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赋予其时代内涵与意义,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则随时代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摘编自逄大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
【知识点】 抗美援朝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过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初,全国仍有土匪武装260多万人,他们还有明显的政治性质。1952年底,大规模剿匪活动结束。这项工作,对巩固人民政权、建立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方面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艰难得多,物价的飞涨,使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人心开始波动。这是关系到人民政权建立起来后能否站住脚跟的大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三线”建设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从1964年至1980年,在主要的13个省、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整个工程规模空前。在铁路交通建设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并建立了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这些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

——摘自远山《“三线”建设: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建国初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2023-04-13更新 | 1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工矿企业普遍存在生产不正常和严重的浪费现象。19515月,东北地区首先掀起爱国增产节约运动。10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战争必须胜利,物价不许波动,生产仍需发展。”会后,按中央部署,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工人阶级纷纷响应号召,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的战斗口号,广大农民也积极投入到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来。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中央明确提出“在此次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要进行坚决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52年全国增产节约总值已达31.7亿元,其中增产总值11.6亿元,生产和基本建设降低成本节约13.7亿元,流动资金节约6.4亿元。这场运动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已萌发了勤俭建国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对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历史启迪。

-摘编自许新年、王东《建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的由来》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初期推进“增产节约运动”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的历史作用。
2023-06-30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敌我双方武器装备悬殊、准备不足和缺乏经验,同时又是出国作战,造成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在战争初期极为繁重、复杂且艰苦。1951年,志愿军在第四、第五次战役中共歼灭敌人16万余人,但同时,志愿军只能发动“礼拜攻势”的弱点也暴露出来。志愿军党委、中央军委召开专门会议,成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采取了供应站制度、分段保运制度等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后勤快速应变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这期间,我军从上到下对后勤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新的突破性认识,后勤保障由“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向组织现代后勤保障转变,很多保障模式、运行机制、经验方法等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张新《抗美援朝战争后勤保障工作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后勤保障面临巨大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建设的意义。
2024-04-13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