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及问题 >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3753988
比较学习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耕稼劝,则农业崇,而弃本逐末者不得纵。由是,赋税可均而国用可足。”

——【明】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

亚当·斯密认为,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 “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摘编自《工业先声》

材料二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播种结构、播种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

材料三   1933年美国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凡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同时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     

——摘编自《政府对农业的“哺育”》

材料四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五 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平均每年需8000亿美元。现有的多边机构(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约为200亿美元。私人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项目较难。亚洲经济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不能很好把高额存量资本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2013102日,习近平主席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201410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该行。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已是首屈一指,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

——据中国新闻网等


(1)材料一中两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分析说明其中一项政策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归纳苏联和美国在农业调整举措上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分析其本质区别。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实行材料四中政策的原因。结合材料五,谈谈中国倡导设立“亚投行”的现实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有观点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开始启动了。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依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中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有重要作用的历史事件。
(2)二战后,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请指出该体系的三大支柱,并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反映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全球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反全球化运动出现。如何理性看待反全球化运动,请谈谈你的认识。
2019-07-03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6月,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将通过切实提高“一带一路”的实施质量,稳步走向世界,致力于更加开放、包容、联动、可持续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与人类发展。有人热衷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相关杂音不时花样翻新,如“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输出模式论”“债务陷阱论”“建立势力范围论”“经济掠夺论”“另起炉灶论”等等。

——摘编自阮宗泽《“一带一路”:塑造共享的21世纪》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有关“一带一路”“杂音”中的某一个观点简要评说。(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符合逻辑)
2022-07-10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3美元
20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请回答:
⑴你如何评价材料一的观点?
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2016-11-21更新 | 7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