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13761502
记忆宜宾,见证家乡历史。《宜宾日报》报道:潘家英是翠屏区明威乡义和村长坡组人,她家的林地较多,除自家还管理的5亩林地里栽种有香樟树、黄竹、凤尾竹外,每年熬香樟油卖、砍黄竹卖,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占了潘家英家的经济总收入的1/3。2010年政府颁发“林权证”,潘家英心里像吃了定心丸一样踏实。“林权证”的作用是(     
A.农业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B.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农村经济发展的曲折艰难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表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简表。据此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使乡镇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B.加速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C.使农业总产值超过其他产业总值D.推动农村工业化基本实现
2021-12-20更新 | 7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从1958年以来,在关于农村的文字中,“包产到户”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而它也常被质疑和批判。即使在小岗村获得丰收的1979年,批评“包产到户”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由此可知,对内改革初期
A.“包产到户”已成农村共识B.农村改革面临巨大的阻力
C.“左”的思想仍居主导地位D.农村改革的成效尚未显现
2021-02-11更新 | 5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两者
A.都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都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C.都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2017-11-20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