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3 题号:13763815
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①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②向小姓子弟和贫寒子弟适当倾斜
③体现了统治集团内部势力的变化   ④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起,奏名进士不再被黜落,只是录取名次有所不同而已。凡经过一次省试的举人,可以免除个人的差役负担,对多次应举不第的举人,则赐予特奏名进士,也享有一定的优遇。该现象
A.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成为宋代积贫积弱的根源
C.促成重文轻武之风的形成D.利于强化士大夫家国情怀
2022-01-21更新 | 35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熙宁四年,苏轼向宋神宗上书道:“夫欲兴德行,在于君人者修身以格物,审好恶以表俗……若欲设科立名以取之,则是教天下相率而为伪也。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上以廉取人,则弊车赢马,恶衣菲食。凡可人中上意者,无所不至矣。”这表明苏轼
A.否定儒家伦理对治国的作用B.要求改革现行的科举制度
C.主张孝、廉为官员选拔标准D.反思片面道德取士的弊病
2022-04-15更新 | 35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所谓“投卷”,就是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及第机会。由此可见,唐代的投卷制度
A.使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
B.使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
C.导致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
D.客观上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2018-09-29更新 | 12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