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1380466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既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

——《大总统发布尊崇孔圣令》

材料二   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部都踏倒他。

——鲁迅《华盖集》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雍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其时一般的社会主义思想大半都是如此。

——瞿秋白《饿乡纪程》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事件?引发了怎样的反击事件?
(2)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讲,材料二中,鲁迅所讲的“这前途”的含义是什么?“全部都踏倒他”的“他”指什么?“全部都踏倒他”表达了鲁迅怎样的姿态?
(3)材料三中,瞿秋白所讲的“隔着纱窗看晓雾”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和爱国知识分子的什么状况?“久雍的水闸,一旦开放”又是什么含义?
(4)上述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中国思想领域何种变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的太平洋所隔绝。这种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很好,能供养数量可观的人口。汉朝拥有5950万人,明朝时1亿多,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总能同化或者驱逐入侵者。中国还存在着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与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置文官。征召有才之人较之西方所依靠的法律和制度,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还有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文学和思想的遗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及中国明朝中叶之前,中西方文化接照各自的道路发展,漫长的文化沉积历程促使中西方社会在16世纪前后相继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在西方,资产阶级为了争取其阶级利益,反对封建统治特别是黑暗的神权压迫,起了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在中国,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但是面对封建制度的腐败、封建专制的高压下的动荡时局,一批身处地主阶级中下层革新派的知识分子试图对影响社会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进行批判,由此产生了明清之际被称为异端思想的启蒙思想。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在经历了器物文明层面和制度文明层面的学习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还必须要全面地、彻底地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就是顺应这种历史潮流而生的,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试图用文艺复兴和法国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来改造中国人,而这其中的核心思想被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凝练为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在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中至少担任着两个最重要的角色,一个是瓦解封建旧思想的破坏者,另一个是在中国建立新思想的启蒙者。

——黄大鹏《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与文学对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启蒙及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未曾中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认为16世纪前后中西方思想文化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东西方文化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019-11-23更新 | 1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和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至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除此之外,董还提出了哪些主张?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汉代新儒学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020-10-21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   魏源

材料三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船,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材料五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


(1)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在材料三这种思想指导下掀起了怎样的运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四中梁启超属于什么派别的代表人物?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的观点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那里?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精神?
(5)从材料一到五,归纳中国向外国学习的趋势
2019-03-04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