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 经济危机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8 题号:13808002
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行了“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其共同的根源在于
A.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全面危机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的大大加强
C.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挑战
【知识点】 经济危机的影响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4)
名校
【推荐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中指出,“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导致这一认识产生的大环境是
A.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经济危机的打击
D.英国殖民地的丧失
2014-04-16更新 | 112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29年,英国施行“帝国特惠制”,将其殖民地市场对外关闭,建立高耸的贸易保护壁垒,独享对殖民地工业产品的倾销权。其主要目的是
A.摆脱经济危机B.退出世界市场
C.加强殖民统治D.捍卫自由主义
2021-07-16更新 | 6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32年,美国全国的失业者举行向自都的“饥饿进军”,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与公然赞成法西斯主义的既有知识分子,又有议员。有的文教界、新闻界及宗教人士公开赞扬苏联的制度,认为只有实行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才能解决危机。这反映出“大萧条”
A.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B.意味这凯恩斯主义失灵
C.使美国具备了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基础
D.使资本主义制度失去活力
2017-09-05更新 | 3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