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138141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书》中已有关于度量衡的记载:关石禾钧,王府则有。石和钧是度量衡单位,西周设置了掌管度量衡的各级官吏,共同的任务是保证诸侯国度量衡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诸侯国之间的度量衡存在着较大差异,商鞅变法统一了秦国的度量衡标准器,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宋元以后,我国封建社会已进入褒退时期,为了需要,明朝政府在近二百年间共颁布有关度量衡法令十七次。清朝度量衡管理制度大体沿袭明朝遗制。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度量衡制度演变的阶段性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度量衡的统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 明清的商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松江府(今上海地区)成为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的历史已数百年。明清时期人口攀升,对于棉布的需求日益增大。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纺织不易,而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再加上区间贸易优势明显。从明代开始,江南苏州、松江等地棉布便已经行销全国。明清江南私营纺织业生产各个工序保持独立,形成了纺纱、织布、染布、踹布四道工序。同时在生产和销售之间也存在分离,客商牙行与当地棉商起到了沟通买卖双方、促进交易的桥梁作用。生产效率的提高把江南纺织业发展推向了顶峰。19世纪中期以后,松江不仅丢掉了其棉纺织品的海外市场,自己还成为了外国棉纺织品的市场。松江地区棉纺织业逐渐衰落了。

——摘编自高建刚《明清纺织业中的分工与效率》等

材料二   工业革命使英国棉纺织业长期居世界首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在工业产量方面已降到世界第3位,棉纺织业也开始衰落。纺织业是一种组织复杂、劳动力密集产业,由于其投资少、收效快、生产周期短等特点使其在工业化初期会率先发展起来。但工业革命带动了机械、钢铁等重工业的发展,使棉纺织业处在次要位置。资产阶级对于工业化继续进一步发展已经缺乏热情,对于发明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也不再感兴趣,更不愿意支付一大笔资金用以更新设备。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不久,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便迎头赶上。如美国在纺织上的新发明:环锭纺纱机和自动织布机,使其纺织品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美国棉布成为英国货的主要竞争对手。当然,世界大战的爆发让英国损失惨重,无暇顾及本国工业发展并失去了广阔的出口市场。英国不重视现代科技教育,沿用传统的师徒传授,使其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美国、德国等。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对纺织品的出口十分不利,使其在与外国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等。英帝国本身的崩溃和衰落、经济的下滑也都是其纺织工业走向衰落的原因。

——摘编自胡霄睿、于伟东、王华《英国纺织业的兴衰及对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棉纺织工业由盛转衰的原因。
(3)综上,结合当今时代分析中英两国棉纺织业的兴衰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2020-05-12更新 | 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集中在闽广商人手中,长期以来在朝贡贸易下,海外商人属于非法商人,直到1567年开放海禁以后才获得合法身份,但商船、数量和贸易地区仍受到严格限制,海关税饷虽有定额,但往往官吏“卖放指吓,倍索常例之外”。另外明朝政府刑法民法部分,有时“以罚代刑”,有时“以刑代罚”,更别说有独立的商法或海商法了。1517世纪,中国海外贸易商人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和合伙制度,其雇佣的工人多由虚拟血缘关系的“义男”“义女”组成。这一时期商人群体虽然形成了商帮,但组织涣散,缺乏自发形成的海外贸易同业组织。

——摘编自王晶《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从身居高位的官僚到凡夫俗子、学徒、手工业者等都有经商倾向,例如南通状元张謇,成为“通官商之邮”的大绅商;光绪15年进士王同愈脱离官场从事商务等。近代沿江沿海的口岸处在中外关系的前沿位置,因“贸易旺、信息灵、人气盛”,成为商人群体的摇篮,据统计,19121928年,商人群体中,浙江商人占总数的34%、江苏占26%、广东占17%、福建占5.3%。伴随着商人群体的崛起,1904年诞生了跨行业、不限籍贯、拥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民主色彩的商会,其宗旨是振兴中华工商业。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商人群体的状况,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商人群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1-08-04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据材料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2016-12-07更新 | 2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