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1383310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没有中断的国家。从黄河流域的三皇五帝部落文明到夏商奴隶制文明,再到八百年周朝封建制文明。而后又经历了十几个朝代至今,文明传承绵延不断,中华文明灿烂辉煌源远流长,从文明的广度与深度和历史长度与宽度来看,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与之相比拟,她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骄傲!下表是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


材料二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终于认识到极端道路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而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实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它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英国政治制度史》《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史发展呈现的主要特征及其政治原因?并分析此政治因素对中华文明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创造一种全新政体的原因,并回答全新政体确立的标志?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


材料二: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梁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018-01-08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 摘自《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2)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指出德、法两国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试举两例说明。请指出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材料四   图一: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图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图三:吉林梨树县四大家村的选举会场

图一                                        图二                                 图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作出的努力。
(5)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建议?
2016-11-18更新 | 5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这种身份特点。使他们成为了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尽管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掌柄过有限的权印,极少数人可能升迁官衙,但从整体而言,他们始终处在封建社会的清议派和统治集团的在野派位置。他们出资办地方治安队或国练,大多还自任头领,对乡村社会治安进行控制、操纵、他们通过出租土地,控制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领头集资修建水渠、道路,把持乡村经济生产要素,通过捐款救灾,稳定当地民心,减轻官府的压力,维系着与乡民、官府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沈赛葵《近代中国乡绅阶层及其社会地位》

材料二英国乡绅不是一个阶级,它是若干社会带级的混合体和总称。15世纪后,地方实权落到大多由乡绅出生的治安法官手里,治安法官除维持乡里治安外,还执行司法事务,监督价格标准,规定工资限度,惩罚盗贼和流浪者,管理公共事务和福利等。每20个乡绅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是新加入者,有一半的乡绅家庭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家族历史。乡绅们认识到接受教育是上升到上层社会的阶梯,所以,发财致富之后,越来越热衷于把子女送到大学去接受教育。大量出身于乡绅家庭的知识分子,逐步分享了贵族的政治权利。由于乡绅所具有的新的经济特点,一定程度上执行了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成长的政策。

——据徐华娟《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绅筒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乡绅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社会转型角度分析中英两国乡绅的不同作用及原因。

2017-09-07更新 | 1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