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大众传媒的变迁 > 报刊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6 题号:13845630
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史。近代报刊业的起伏兴替,折射一个时代的问题症结、社会风气和人心趋向。

材料一   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出版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很快突破了宗教范围,科学、文化的内容比例超过宗教,开始设有新闻、言论专栏,成为中国本土的第一份中文外报。广学会是英美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商人等在上海创立的出版机构,其主办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学的最重要刊物。该刊读者群处于中国上层,其中包括李鸿章、张之洞、孙家鼐等大员,清政府涉外中枢总理衙门也是其订户,此外,读者还包括王韬、孙中山等新式知识分子。据统计,到19世纪末,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近200种,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80%以上。

——李礼《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

材料二   18958月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首先在北京创办了《中外公报》,分类介绍国内外时事,刊载当下时评,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上海强学会成立,康、梁又创办《强学报》,确立宣传维新变法的办报宗旨。1896年以后,《时务报》《知新报》《国闻报》《湘学报》等维新报刊相继创办,其中最为著名的如《时务报》《国闻报》等为维新运动推波助澜,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据有学者统计,甲午战后至1898年间国人所办报刊达50余种,形成近代中国历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

——黄颜力《大众传媒与晚清革命论略——以思想史为视角》

材料三   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版地多以南洋、香港、广州为主。洋务运动时期的报刊在出版地上,遍及上海、香港、广州、汉口、天津、北京等地,其中以上海、香港为多。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主体,先后创办了上百种报刊,这一时期出版的报刊以上海为多,还遍及天津、北京、广州、杭州、成都、重庆、长沙、武昌等地。20世纪初,中国近代报刊业再掀高潮,从宣传民主革命的报刊来看,以日本东京为多,其他还有香港、澳门、南洋、美洲等。从总的数量来看,上海仍是最多。……《新青年》创刊号发表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新青年的六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据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的报纸名称及创办时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历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并概括其影响。
(3)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既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迈向近代社会的产物,同时又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多角度分析上海和东京成为晚清中国报刊主要出版地的条件。②用两个词概括“新青年的六条标准”的精神实质。分析新文化运动对当时青年群体的影响。
【知识点】 报刊业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公益广告的主题
1987~1995年《公共走廊呼咦公共道德》《还是排队上车好》《喝酒四部曲》《敬老爱幼家庭和谐》《交通安全系列》《儿童礼貌教育》《希望工程》《戒烟有三关》等
1996~1998年《下岗再就业》《抗洪救灾》等
1999~2002年《知识改变命运》《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将爱心传递下去(洗脚篇)》《爱我中华再创辉煌》
2003~2009年《弘扬民族精神共同抗击“非典”》《新北京新奥运》《爱心传递篇》《抗震篇》等
2010~2015年《孝道文化篇》《环境保护篇》《核心价值观》等

结合表格信息与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公益广告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1-05更新 | 1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上海近代报纸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主要是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教会报纸。这些办给中国人看的教会报纸,主要是传教布道,报道宗教活动,也兼有宣扬西方政治制度、道德观念和炫耀科学文明的意图,带有殖民主义色彩。19世纪60年代后,外商报纸兴办和发展,逐步取代教会报纸,在上海独占市场。
材料二 在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和发展过程中,随着西学东渐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促使,中国近代印刷业出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吸引了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人及其资本的投入。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开办的《申报》馆了。前已述及,英商美查来中国经商,始作洋布和茶叶生意,因经营不善而无利可图,遂欲改弦更张,另谋他业。当时见报业兴隆,便同他的朋友伍毕特(Cowed Word)、普莱亚(W.B.Pryer)、麦基洛(J.Mackllap)集资白银1 600两,购买了铅字及印刷设备,办起了声名显赫的《申报》馆。美查创办的《申报》馆,除《申报》外,还印刷了《申报馆聚珍版丛书》。丛书分正、续、余三集,收书多达二百种。
材料三 下图为《申报》馆外景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50年代出现的外国人办报热主要涉及哪些人?办报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办报人的身份有什么变化?1872年《申报》载文说:“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致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由此推断《申报》的内容应该有哪些特色?
(3)根据材料三,分析《申报》馆的建筑特点,并分析出现该建筑风格的原因。
2017-08-28更新 | 1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近代形式的报刊诞生于鸦片战争前夕。 出版地点遍及全国各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王朝的反动腐朽愈来愈暴露,中国被瓜分的形势愈来愈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都创办了白话报刊,它使民主革命时期的白话报刊又有了新的发展。从1899年到1918年,各地新创办的就有170种。北起哈尔滨,南到广州,东至上海,西达伊犁,遍布全国近30个大中小城市,甚至连最僻远的世界屋脊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此外在日本东京也出现了9种中国白话报刊。
——王洪祥《中国近代白话报刊史》
(1)据材料一,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2)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白话报刊的发展又有哪些新变化?
(3)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民报》宣传三民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政治背景下提出的?简要指出旧(新)三民主义分别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2016-11-27更新 | 1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