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7 题号:1389170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发动第二次侵华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实际上已经预示着中国继朝鲜之后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如何抵抗日本侵略,理应成为中国政局变化的重心,但事实证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民政府并没有以抗击日本侵略为重心,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中国政局的发展严重偏离了抗日这个重心。国民党仍然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以发动国共内战为主要军事行动,“围剿”红军,左右中国的政局发展。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内部各派政治势力虽然有不同程度抗日口号的提出,但国民党政策重心及其对日的妥协却使日本侵华气焰日益嚣张,并且严重影响了抗日力量的集结。

——摘编自荣维木《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政局》

材料二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宣布:“我们为求得国家的自由平等和民族的独立生存,到了忍无可忍的最后关头,就非发动我们全国的力量与日本决战不可!”“我们就可以从长期抗战当中,从抗战的胜利当中来消灭倭寇!”共产党指出:“中国的长期抵抗,将使日本帝国主义本身走上崩溃的道路。中国的抗战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中国进行全国性抗战,不仅在于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还在于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两党均认为,抗日战争不仅是拯救民族危亡,而且也是维护世界和平。

——摘编自张皓《国共两党各自的性质与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使“中国政局的发展严重偏离了抗日这个重心”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对日态度由消极向积极转变的史实,并简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1高一上·河北张家口·期末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抗日战争

材料一   19274月,田中义一出任日本首相后,提出《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满蒙地区,特别是东北三省,与日本“有重大的利害关系”,纲领还表示,日本将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来维护并进一步扩张其在满蒙、特别是东三省的权益。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实施武装占领中国东北的计划。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在30年代加紧侵华的原因。
(2)国内史学界关于抗战的时间问题有“十四年说”和“八年说”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指出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3)据材料二,归纳抗战奠定了民族复兴基础的突出表现。
(4)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民“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的重大成果。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845个华侨团体聚会新加坡,宣告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1939《黄河大合唱》首演于延安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
1943美,中,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战后处置日本问题。
1945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已发展到九十一万人,民兵发展到二百二十万人以上,建立了十九个大的解放区。
(5)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因素有哪些?
2022-07-02更新 | 10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1920年初成立的国际联盟声称,其目的是在于“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
材料二:1944年8月至10月,美、英、苏、中四大国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拟定了关于建立联合国的建议案。与会国并达成以下协议:一、鉴于国联全体一致原则对维护国际和平失败的历史教训,联合国大会重要决议只需得到会员国的2/3多数通过即可,大国为常任理事国并享有否决权,所有会员国必须接受安理会决议的约束并予以执行。1945年6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宪章》规定: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以促进国际合作。
材料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当天美国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诬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侵略者”的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安理会通过一项盗用联合国旗号掩盖美国武装干涉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军”建立由迈可阿瑟任总司令的统一司令部。以后美国纠集了15国组成的“联合国军”直接参战,使朝鲜战争国际化。
材料四:1973年12月,联合国在委内瑞拉召开了第三次海洋会议,经过9年11次会议,1982年4月30日,终于以压倒多数票(美国反对、苏联弃权)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各沿海国有权确定至多达12海里的领海宽度,沿海国有对其大陆架进行勘探和资源开发主权。

       ——以上均摘自黄山书社《世界现代当代史》


回答:   
(1)举一例驳斥材料一中 国联“声称”的目的。国联的实质是什么?
(2)中国能出席四大国敦巴顿会议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为什么能够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政?其影响如何?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2018-06-07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非常大。第一项规定确立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税率。第二项规定使“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获得了管理自己的权利。第三项规定则保证了以后其他国家在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整理

材料二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三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指出材料一中三项规定的内容?概括这些规定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2020-01-14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