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 土地制度的演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 题号:13975121
《管子·乘马》曾描述商周时期,“(国家)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导)之以事,而民不为。”但春秋时期却出现了“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的现象。导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自耕农地位衰落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土地制度的变化
【知识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王莽执政后,针对西汉“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社会状况,提出“一夫授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这种限制土地兼并的主张
A.保护了地方豪强的势力
B.消除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D.意在稳定国家赋税收入
2019-07-13更新 | 3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明清时期实行永佃制。永佃制有“田皮”(田面)和“田骨”(田底)之说,买卖田骨一般称为“大买”或“大卖”,买卖田皮一般称为“小买”或“小卖”。由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
A.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B.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
C.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D.土地产权交易活动频繁
2017-10-16更新 | 2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管子》记载齐国“均地分力”、与之(民)分货,即把田地分配给耕者,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从此,劳动者“夜寝早起”,“为而不倦”“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这种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
C.小农经济的兴盛D.铁器牛耕的使用
2020-05-10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