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毛泽东思想 >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139885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民革命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革命问题。

材料一:(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到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农民问题只是一个贫农问题……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作为土改的第一个阶段和“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反对恩赐……实现“土地还家”。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权,代之于人民政权,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我们已经在北方约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要肯定这个伟大的成绩。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龚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毛泽东对农民革命问题的主要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
(2)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应如何引导农民革命?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面貌深受所处时代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初,河南“洋货山积,土货寥落.无论大小市镇,触目无非外货”。“河南农村中贫困的农民离乡背井出外谋生者一天天增加”,“滑县、封邱、阳式、原武、延律诸县,每年总有大批农民,成群结.出外工作”。

——谢晓鹏<20世纪初河南城市化启动的主要动力》

材料二 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从一月四日起至二月五日止,共三十二天,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得的道理,完全相反。

据去年十一月省农民协会统计,全省七十五县中,三十七县有了组织,会员人数一百三十六万七千七百二十七.凡有农民运动各县,梭镖队便迅速地发展。这个广大的梭镖势力,大于前述旧武装势力,是使一切土豪劣绅看了打颤的一种新起的武装力量。农民学校有些已经举办,有些正在筹备,平均每乡有一所。他们非常热心开办这种学校,认为这样的学校才是他们自己的。农民运动发展的结果,农民的文化程度迅速地提高了。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对河南农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回到湖南,实地考察”的背景,并据材料二说明该考察报告对研究20世纪20年代历史的史料价值。
2020-10-16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于“民生”二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引自《墨子》

材料二   (唐)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引自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三表法”是墨子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仔细阅读材料一,分析指出墨子上述认识的立足点。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孔子及其后的屈原与墨子价值立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思考。
(2)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出发点和治国理政的法律原则。
(3)从“观百姓”“存百姓”到“谋幸福”,从家天下到天下为公,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中民生理念的价值立场和家国观的历史跃升。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从“存百姓”之“存”的立场出发,以唐太宗为例,分析指出唐前期在土地制度层面践行“存百姓”的举措与具体内涵
②从“谋幸福”的视角分析,分别说明毛泽东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以及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民生问题的思考
2020-10-22更新 | 1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等主张,但没有得到答复。1903年12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认为:“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5年孙中山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2月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1894年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20世纪初孙中山的思想有了怎样变化?

(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3)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实践成果。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分别简述其意义。

2017-12-15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