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小农经济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7 题号:14071531
“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红,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帕,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表明
A.耕织结合的观念已经形成B.小生产者社会地位提高
C.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出现D.社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知识点】 小农经济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指出:“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了自耕农经济对国家的重要性
B.论证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C.反映了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揭露了封建国家对小农的残酷剥削
2021-05-24更新 | 10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妇女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密切相关。这一节日形成和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牛郎织女优美传说的无穷魅力
C.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
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2018-04-25更新 | 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牛郎织女”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从南北朝以来,历代以它为素材的诗歌、戏剧、说唱艺术不胜枚举。自古至今,牛郎织女的故事被民间广为传颂,贯穿其中的主题是
A.对农耕文明的无限向往B.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永恒追寻
C.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D.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无情抨击
2021-06-05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