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9 题号:1409518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中的制度始行于哪一朝代。其选拔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的是哪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并分析该制度的进步性。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天下之士,什什伍伍,戴破帽,骑蹇驴,未到门百步,辄下马奉币刺,再拜以谒于典客者,投其所为之文,名之曰“求知己”。如是而不问,则再如前所为者,名之曰“温卷”。如是而又不问,则有执贽于马前,自赞曰“某人上谒”者。
————唐《文献通考》卷二九《选举二》
材料三     宋代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即省试,由皇帝临时任命主考官。……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廷复试,称之为“殿试”,经殿试而最终录取者,即为“天子门生”。
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注:糊名)、“誊录”。
据学者统计,唐代290年,共取士6603人。……两宋310年,仅正奏名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当时的135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以及太学三舍考选等途径获得出身的。(注:宋代科举考试录取时,分“正奏名”与“特奏名”两类。经过中央省试合格的举人,称“正奏名”;因多次落地且年高而在殿试时另立名册、受到特殊照顾者,称“特奏名”。整个宋代特奏名录取数目,大约占全体录取数的45%左右。)
————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三卷和《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四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
(2)概括材料二中唐朝科举存在的现象,试说明其不利影响。
(3)据材料三,说明宋代科举考试的特点。
(4)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5)据材料四,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2014-11-04更新 | 1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外文官制度

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

——摘编自《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分析西方是如何借鉴中国考试制度的。
2021-01-29更新 | 1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以下《选官用人三字歌》,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述图示填写完整。
(2)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2020-11-27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