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2 题号:141565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的文献曾记载新航路开辟前的香料贸易西班牙人从古以来就由红海沿岸、由阿拉伯、由恒河流域诸地输入香料和草药,只是不如现在的数量多。他们到这些远地去寻求香料,用我们西班牙的货物交换。在长期内,埃及的国王曾从事香料贸易,他们购买阿拉伯人的、波斯人的、印度人的和其他亚洲人的香料和东方的药品,并把它们卖给西徐亚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法兰西人、希腊人、摩尔人和其他欧洲人……香料也沿着流入波斯海的幼发拉底河运输。由这条河岸到大马士革、阿里科、贝鲁特以及地中海岸的其他港口。而埃及的苏丹与印度进行贸易,通过红海获得香料。离开红海首先走陆路,然后顺尼罗河而下,把香料运到亚历山大城……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说说新航路开辟前香料贸易所经过的主要路线,并将它们与新航路开辟后的贸易路线进行比较。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世纪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货币,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寻求黄金和财富,…然而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黄金白银大量外流,西欧市场货币普遍短缺。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16世纪(欧洲)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材料三: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马克思说:“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归纳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列举新航路开辟的四个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021-04-01更新 | 1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
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2016-11-27更新 | 3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外历史上都曾流传着“牛皮圈地的传说”。以下为中外史籍中关于这一传说的记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说公元前820—前774年)他们(腓尼基人)请求一张牛皮所能够包围的那么大的一块土地以为住所。阿非利加入(非洲人)鄙笑腓尼基人的请求这样微不足道……他们允许了,并且宣誓,保证他们的诺言。于是腓尼基人把一张牛皮,缘着边,团团转,剪成一根很细长的长条,包围着现在迦太基的卫城所在的地方,因为这件事情的缘故,这个地方叫做柏萨(意为“一张牛皮”)。

——摘自阿庇安(约公元95—165年),古罗马历史学家,著《罗马史》

材料二(16世纪后期)有佛郎机(一般指葡萄牙,在这应指西班牙)者,自称干系蠟国,从大西来,亦与吕宋互市(与菲律宾贸易)。……因上黄金为吕宋王寿,乞地如牛皮大,盖屋。王信而许之。佛郎机乃取牛皮剪而相续之,以为四围,乞地称是。王难之,然重失信远夷,竟予地……久之,围吕宋,杀其王。

——摘自张燮(公元1574—1640年),福建漳州人,著《东西洋考》

材料三(16世纪后期)时佛郎机强,与吕宋互市,久之见其国弱可取,乃奉厚贿遗王,乞地如牛皮大,建屋以居。王不虞其诈而许之。其人乃裂牛皮,联属至数千丈,围吕宋地,乞如约。王大骇,然业已许诺,无可奈何,遂听之。

——摘自《明史·卷三二三·外国四》(成书于1645—1739年)

材料四天启元年(1621年),颜思齐为东洋日本甲螺(头目),引倭彝(倭寇)屯聚于台,郑芝龙附之。未几,红彝荷兰人由西洋而来,愿借倭彝之地暂为栖止。诱约一牛皮地即可。倭彝许之。红彝将牛皮剪如绳缕,周围圈匝已有十数丈地。……崇祯八年,荷兰始筑台湾赤嵌二城。

——摘自《台湾府志·卷之一·沿革》(1685-1764年成书),续四库全书·史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皮圈地的传说”传播的背景和过程。

(2)材料二、三记述了同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2018-03-16更新 | 2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