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儒学成为正统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142122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韩非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大力鼓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进行了理论综合,指出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法、术、势缺一不可。即一个国家君主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利用系统严密的成文律令,配合自身驾驭臣下的手段才能更好的保证中央集权。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建立的各种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韩非“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集权主张。

——摘编自张风岐《秦汉政治制度与农业发展研究》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2)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专制主义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始皇、汉武帝为加强专制皇权建立的符合韩非“‘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集权主张”的主要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思想的影响。
【知识点】 儒学成为正统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儒家思想从产生到汉武帝之前,经历了极其艰辛的一段日子。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追根溯源,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于是对症下药,以受统治者的青睐度为标准,汲取诸子百家的优秀成果,尤其看重法、道两家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然后以包容的心态将儒学改造得焕然一新。终于得到汉武大帝的赏识,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便拉开了历史的帷幕,儒学地位由此开始提升。汉代的选官制与学校教育纷纷不失时机地与儒学挂起钩来,保障了儒学的普及与推广……不过,董仲舒的儒学新成果在宋明理学大师的眼中也呈现出很大的漏洞,尤其在哲学高度和思想的缜密性方面的问题更是致命的。面对这些问题,后儒大师们再次秉承包容的心态,精准施策,妙手回春,顺利地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理论的任务。可见,儒学的包容性让所有优秀的思想自然而然地内化为儒家思想的养分,让儒学在农耕文明时代的统治地位牢不可破。然而,李贽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还是对宋明理学发出了大胆挑战……

——摘编自《大话儒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在汉武帝之前“极其艰辛”的具体表现。用史实说明董仲舒看重法道两家的理由。
(2)根据材料概括儒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宋明理学大师们是如何弥补董仲舒思想理论的漏洞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1-01-28更新 | 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教育为例,我们看某中学一研究小组举办了一个有关中国学校教育变迁的图文展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1)“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

材料二: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

材料三: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孟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



(3)列举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哪两部书?康有为的思想有何特点?由大学堂的章程和所学知识分析他们这一目的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材料四:下图是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



(4)北大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是因为什么?
2020-03-13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除具有“中国即世界”的地理特征之外,还浸透着古代中国人由衷的文化优越感和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唐代李淳风《乙已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放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自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天下观的内涵。

材料二   


以上为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第二十三章的部分标题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晚清时期天下观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背景。

材料三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三阶段,中国政府为践行“和谐世界”理念所作的努力。
2019-06-21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