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2 题号:1423566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变”的意义上,“历史是古老的,又永远是新陈代谢的”。因此,说“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变”,近乎数典忘祖,是不明乎中国既有变易的高明哲理,其社会变之微、之渐,历代都在进行,此中每每深藏着数千年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故能数千年屹立而不亡。然而中国古代的变易观与近代由西方传入的进化论不可同日而语,两者显示出的正是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质的区别。“变易”的图式是“循环的(同心)圆圈”,呈封闭型,六道轮回,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故靠自身走不出中世纪。“进化”是“基因变异”,“新旧不断起承转合”,其图式是不断上升的螺旋,呈开放型。这就是为什么外因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知识点】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以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考察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化。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仍处于“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其建立在阶级社会的分裂和对抗之上,人类文明还没有完全超出其范畴。在中共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文明观”。

——摘编自《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历程》


问题:根据材料马克思“人类文明形态”理论,就“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整体或其中一个阶段,或就这一阶段中的小段,提出一个具体的文明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要求:提出文明形态准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1-07更新 | 12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潮东渐逐步扩张的过程中,新的地理知识伴随着日渐发达的报刊与出版品等现代媒介,在中国广泛传播。与此同时,清中叶以来,一连串由西方列强所发起的"商战""学战""兵战",给晚清政府带来的屈辱性后果,有力地挑战着士大夫思想中的天朝意识与天下观念。从此,以"世界大势"为价值标准的新地理观开始主导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一个"万国"竞逐的"国家体系"逐渐代"天下"而起——民族国家取代了帝制王权,国际法下的对等关系取代了朝贡制度,以国力比拼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取代了"怀柔远人"式的文明教化。不过,即使有上述的转变,传统天下观中"驾于欧美之上"的理想也始终是近代中国国家主义的一个特色。

——摘编自黄克武、王建朗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社会国家观念”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2-10更新 | 81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代化是从16世纪启动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没有终结的历史过程。长期以来研究者致力于探求其内在逻辑。《从规律性的视角略谈现代化的相通性》一文认为:“现代化都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协调;现代化都必须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现代化都是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现代化都是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共同作用。”体现了作者对现代化进程的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现代化发展规律命题,可自拟一个自己有深切感悟的命题,也可围绕材料中提出的某一命题,援引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07-13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