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25 题号:14270297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限制势家与孤寒竞进”,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
A.提升用人取士信度B.提高基层官员地位
C.选才标准开始变化D.推动词曲文学发展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止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由于它被废止,整个社会丧失了它特有的制度体系。”据此可知
A.八股取士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B.科举制度的废除不利于社会发展
C.科举制度是传统社会发展保障D.儒家思想主要依靠科举制度传播
2020-10-27更新 | 21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宋代笔记小说《丁晋公谈录》记载,吕端通过恩荫而位至宰相,“后苑赏花宴,(宋)太宗宣臣僚赋诗,吕奏曰:‘臣无出身,不敢应诏”,。这说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朝政B.宰相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C.科举制的影响增强D.恩荫制度影响官员素质
2022-04-01更新 | 2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宋景德四年(1007)《亲试进士条例》规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元祐年间苏轼知贡举,本欲录取门生李廌,但李廌却名落孙山。对此,苏轼曾作诗云:“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由此可见当时(     
A.科举受到新旧党争的影响B.科举竞争日益激烈
C.科举取士被权贵阶层垄断D.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2023-03-23更新 | 3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