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55 题号:14308075
北方边疆和中原内地

材料一   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


1:图中虚线为中原内地与北方边疆的地理人文分界。

2:箭头中标注的“少数民族”不是泛指所有的少数民族,而是特指具体时期的具体民族,即“某某王朝时期的某某民族”。

材料二   契丹、女真等民族建立的王朝,跟汉唐时期些游牧民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制国家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一方面,他们并不是像之前倏忽兴废那样的一种体制,而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他们不像十六国北朝、五代沙陀三王朝那样长期居处汉地,最终完全放弃草原故土,也有别于匈奴、突厥、漠北回鹘等草原游牧汗国。辽、金、蒙古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同时又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祖宗根本之地”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北族政权的兴衰》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就模式一和模式二,各举出历史上的两个实例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模式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朝改土归流后,大量人口流入武陵民族地区,地区文化冲突出现,既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又给当地治理带来种种困难。

武陵民族地区各地方政府,通过发展儒学教育体系,均建构起了由学宫、书院、义学、私塾构成的多元教育体系。各地利用石刻、牌坊、志书、口头传颂等方式,把符合儒家行为规范的人树立为楷模。通过赋予荣誉称号等途径扩大其影响力。修建儒家文化象征建筑,如忠义祠、节孝祠、武庙、文庙等。官府还在给街道、坊市、桥梁等命名时处处体现儒家精神。

在“修教齐政,不易其俗”原则指导下。对差异性文化,只要不与儒家精神相违背,官方不干涉其具体形式,多体现在建筑、饮食、服饰、生产、节庆等方面。对那些与儒家精神有悖但能主动调适重构者,亦能任其流存发展,多体现在歌舞、信仰等方面。某些含有积极成分,有利于维护秩序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改造后甚至被官方纳入正统。在永顺府,改土归流初就发布了《详定市场》《详定斛斗》《示禁衙索诈》等系列文告,将打击唆讼作为重要的政绩。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改土归流后武陵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果。

——摘编自莫代山、王希辉《改土归流后武陵民族地区移民的文化冲突与调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土归流后武陵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改土归流后武陵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2021-11-11更新 | 7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勾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汉王朝还在边疆地区实行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边疆政策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清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积极作用。
2021-09-06更新 | 2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吐蕃与内地的交往主要通过青藏道和川藏道。吐蕃王朝解体后,与中原的联系时断时续。1247年,西藏一统于元朝版图之下。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他派了以达门为首的官员进藏,仿照内地驿站体制,着手建立内地与西藏地方的交通网点。驿站建立之后,青藏道便成为了元朝管理西藏的主要交通道路。同年,忽必烈任命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忽必烈派八思巴回西藏主持建立西藏行政体制,《元史》记载:“至元初,立总制院(1288 年改名为宣政院),而领之以国师”,“总制院者,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1270 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后又在中央设置都功德使司,“掌奏帝师所统僧人并吐蕃军民等事”。

——摘编自祝启源《元代西藏地方驿站考释》等

材料二   明代是汉藏交通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明代汉藏交通可粗分为驿道和茶道,其中驿道又分为青藏道和川藏道。明朝前期,青藏道是明朝政府经略西藏的重要通道,然而到了明代中后期,川藏道(四川进入西藏)则成为了派遣使臣入藏的主要官道,也是藏地僧俗使团入贡明朝的贡道。明代对川藏道的利用最早见于洪武二十一年:“礼部主事高惟善……上言……碉门至岩州道路宜令缮修开拓,以便往来人马,仍量地里远近均立邮传,与黎、雅烽火相应,庶可以防遏乱略,边境无虞……”。川藏道作为明朝中后期派遣使臣入藏的主要道路一直被充分利用,并持续到清朝。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治理西藏的举措,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汉藏交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2021-10-26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