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史学研究 > 史学观念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1437688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三   拓跋魏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
(2)材料二、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史学观点的主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黄天荡之战为1130年宋军在长江黄天荡(今南京)水域,截击金军归师的著名水战,不同材料不同时代对此战有不同的认知和解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弼(本名兀术)发江宁,将渡江而北。宗弼军渡自东,移刺古渡自西,与世忠战于江渡。世忠分舟师绝江流上下,将左右掩击之。世忠舟皆张五桶,宗弼选善射者,乘轻舟,以火箭射世忠舟上五補,五辆著火箭,皆自焚,烟焰满江,世忠不能军,追北七十里,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

——(元)脱脱、阿鲁图等纂修《金史》

材料二   兀术自杭北归,至镇江,世忠已屯焦山,兀术不得渡。挞辣在潍州,遣孛堇太一来援,孛堇军江北,兀术军江南,世忠与二酋相持于黄天荡四十八日。有献谋于兀术者曰:“凿土渠接江口,则在世忠上流。”乃一夕凿渠三十里。次日风止,我军帆弱不得运,金人以小舟纵火……得绝江而去。是金军凿渠出江,即在黄天荡渡江北去也。

——(元)脱脱、阿鲁图等纂修《宋史》

材料三   黄天荡战役究竟宋朝取得的是胜利还是失败,最初看法并不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代以来,很多编史者都反复强调宋军8千人困金军10万人达48天,甚至有人称之为“黄天荡大捷”。更有观点认为因此战金军自此不敢轻易渡江,南宋半壁江山暂时得以保全,华夏文明得以保存。


(1)指出《金史》与《宋史》对黄天荡之战记载的不同之处。
(2)合理解释相同的史书纂修者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为什么会截然不同。
(3)简析黄天荡之战的历史地位逐渐被抬高的原因。
2023-11-15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邦瞻,字德远,其父陈旦乃嘉靖贡生,博览经学秦汉之书,精研天人性命之学。陈邦瞻自小聪颖,十岁能文,深得父亲钟爱,“周旋膝下,博览群书”。入仕之后,他居官清廉,并在应天府沈越倡议下,受邀在《宋史》《宋元资治通鉴》的基础上编纂《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在《宋史纪事本末·叙》中指出:“世变未及则治不得不相为因,善因者,鉴其所以得与其所以失。”他在撰《宋史纪事本末》时,写有4条论赞,从政治、军事策略等方面探讨宋代衰亡的原因。在论述王权更迭时,陈邦瞻指出周的衰亡与秦的崛起是“因其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不是传统的天命观、五行论。陈邦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观点鲜明、直抒己见,如说蔡京的奸诈,“京每闻将退免,辄入见祈哀,匍匐叩头,无复廉耻”。

——摘编自郑彩云《陈邦瞻史学成就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邦瞻的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邦瞻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
2024-03-11更新 | 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著作中的“世界”
历史学家所著史籍的内容提要
希罗多德(古希腊,约前480-前425年)1)古希腊先民的历史意识被神话传说所笼罩。而希罗多德《历史》记述的希波战争各城邦同仇敌忾,终于击败波斯帝国,揭示出拯救希腊的是人而不是神。该书涉及的范围主要从地中海到波斯地区。
奥托(德意志,11141158年)2)著《双城编年史》,以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宗教思想统摄全书。他认为“世界分三部分:亚洲、非洲和欧洲”,书中所述的“东方”仅仅是十字军东征所及的区域,古罗马和日耳曼是他主要的关注点。
伏尔泰(法国,1694-1778年)3)著《风俗论》,从远古中国讲起,涉及欧、亚、非、美各洲的历史,但缺乏对东方民族历史的深入分析。作者力图说明,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摆脱偏见、迷信和奴役,向理性、公正、文明的方向前进。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1)(2)(3)之一,分析上述欧洲历史著作中对“世界”的认识形成的原因。
2022-04-20更新 | 1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