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143886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两位北洋海军士兵关于月饷发放的记忆。

陈学海(1877—1962年)口述:“我刚当练勇(1893年),是三等练勇,一月拿四两半银。那时猪肉才一百二十钱一斤(按:每斤合市称一斤二两)。……(甲午战争)一打起来,我就补了二等水手,每月拿八两银子了。”

苗秀山(1873—1962年)口述:“我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的船。……我在西局子练勇营住了四天就上船实习,总共干了七个多月,头个月拿四两银子,第二个月拿四两半银子……第七个月升二等水手,就拿八两银子了。”

——龙心刚、梁东兴《北洋海军俸饷制度述评》

材料二   人民海军的后勤事业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关心指导下,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同步建设、发展和壮大。海军初创时期,后勤供给分别由海军和沿海各军区共同负责。1952年8月,为减少供应管理层次,经毛主席批准,海军后勤系统建立了垂直管理体系,结束了海军后勤保障多头领导、分级管理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在落实全军大联勤改革试点的同时,积极推进饮食保障、商业服务、医疗保障、营房保障、公务用车保障、物资采购等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环境。21世纪以来,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应对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新举措。同时,士兵退役安置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得到完善。

——摘编自寇进忠、白文杰《海军后勤改革30年基本经验及思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海军实行厚饷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海军后勤制度建设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以来的中国经历了重大变局时期,呈现新陈代谢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李鸿章1872年上奏的《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基于对世界大势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个重大判断: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这一“变局”的丰富内涵,牢牢把握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重大机遇,是新时代开拓广阔发展空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要求。   

                            ——高祖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李鸿章认为中国面临“三千余年一大变局”的主要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此变局的政治经济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概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及中国的应对举措。
2020-03-07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理解近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材料一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和状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对近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2020-10-02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一个半世纪前,李鸿章等人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描述晚清以来的中国,今天,中国与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亘古未有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留美幼童后来回忆被招选时的情景,说:“当时我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官员来到村里,拜访各住户看哪一家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授受西方教育,由政府负责一切费用。有的人申请了,可是后来当地人散布流言,说西方野蛮人会把他们的儿子活活地剥皮,再把狗皮接种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因此报名的人又撤销”。

——李书纬《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

材料二   美国于1876年在费城举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新兴国家的崛起,展现和检阅他们强盛的国力,(材料一   中的赴美)幼童也参观了这次世博会。在此期间,中国参展官员与幼童有一段对话:

问:以此会究有益否?

答:集大地之物,任人观览,增长见识;其新器善法,可仿而行之;又能联合各国友谊,益处甚大。

问:想家否?

答:想也无益,唯有一意攻书,回家终有日耳。

材料三   这些男孩都有君子之风,我们都以他们做我们的榜样,这是他们国家的荣誉。他们机警、好学、聪明、智慧,能克服外国语言困难,且能学业有成,吾人美国子弟是无法达成的。

——《纽约时报》

材料四   学生留美归国后的情况统计表



分别提取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的相关信息,并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020-10-07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