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明末清初思想家 > 黄宗羲的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5 题号:144480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三段材料的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指出其时代特点。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知识点】 黄宗羲的思想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以“礼”治国是取得天下的重要途径,不以“礼”治国就会丧失天下。他(荀子)明确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非恶恶也。”

——李土生《中国传统文化散论》

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君主的享乐是建立在“万民”的痛苦之上的,“以为天下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把天下国家人民皆视为自己的“私产”,并用“一家之法”当作“天理”和“王法”压迫人民,这实际是“非法之法”,造成了“天下之乱”。……为了使社会平等应该建立“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制度,也就是把天下万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君主和臣子都应该为万民的利益各尽职守,使“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庞朴等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该思想家在治理国家方面的主张(或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所主张的“新制度”有何特点。试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3)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所蕴含的法治思想是否一致?请简述理由。
2018-11-14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欲”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望,关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类生活的和谐。儒学大家们都将“欲”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问题。

材料一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

材料三   欲是情发出来底。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类;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滚。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

——《朱子语类》卷5

材料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认为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两段材料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区分“欲”之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朱熹思想的特点。
(4)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人欲观。他超越前人的见解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2016-12-13更新 | 1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或问:北都之亡忽焉,其故何也?日:亡之道不一,而建都失算,所以不可救也。……当李贼之围京城也,毅宗(崇祯皇帝)亦欲南下,而孤悬绝北,音尘不贯,一时既不能出,出亦不能必达,故不得已而身殉社稷。……或日:自永乐都燕,历十有四代,岂可以一代之失,遂议始谋之不善乎?日:……有明都燕不过二百年,而英宗狩于土木,武宗困于阳和,景泰初京城受围,嘉靖二十八年受围,四十三年边人阑入,崇祯间京城岁岁戒严。上下精神敞于寇至,日以失天下为事,而礼乐政教犹足观乎?江南之民命竭于输挽(缴纳粮食等物资),大府之金钱靡于河道,皆郡燕之为害也。或日:有王者起,将复何都?日:金陵。……而东南粟帛,灌输天下,天下之有吴、会,犹富室之有仓库匮箧(箱柜)也。今夫千金之子,其仓库匮箧必身亲守之,而门庭则以委之仆妾。舍金陵而勿都,是委仆妾以仓库匮箧;昔日之都燕,则身守夫门庭矣。曾谓治天下而智不千金之子若与?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根据材料,简析黄宗羲认为明朝建都北京的具体弊端。
2022-05-12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