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武周政权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7 题号:14459313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志十七.五行上》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贡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徭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
(2)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摘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   (开元)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绢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2021-01-23更新 | 11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高祖(隋文帝)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是时(613年)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粮仓),犹大充牣(殷实),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秸秆)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魏征《隋书·食货志》

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材料三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盛世而亡”的原因
(2)请写出上述材料中描述的唐朝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3)总结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共同原因
(4)唐朝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
2023-12-11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经济发展篇)

材料一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见下表

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约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
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约5291
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

(走向衰亡篇)

材料三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概括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写出材料三中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的“战乱”名称,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统治者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2021-10-14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