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4538201
清顺治时,包括盐课、榷关及某些杂税项目在内的工商税收与地丁银的比率约为13:87,康熙中期上升到14:86,乾隆中期则增至约29:71。这一变化源于
A.工商税收名目增多B.工商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C.新生产方式的出现D.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知识点】 明清的商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嘉庆道光年间:全国各地的当铺有23139间之多,各地的钱铺大都行用钱票,各通商大埠普遍设立专办汇兑业务的汇票庄。可见,即将步入近代的中国
A.商业资本的作用加强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活跃
C.自然经济的解体加速D.与海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020-05-21更新 | 1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白银谷》讲述了清朝山西票号的一段兴衰往事。这一时期晋商等商帮涌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推行“农工商皆本”的政策②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④苏杭地区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1-05-07更新 | 4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明中后期,山东、河南等植棉区每年向江南输出棉花,同时又从江南大量买人棉布。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水陆交通的便捷B.产业结构的调整
C.地区分工的差异D.货币地租的流行
2021-06-26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