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448 题号:1461430
阅读下列材料: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朝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请回答:
(1) 秦始皇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2) 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评价。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如何评价材料一中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2)明清是封建社会晚期,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分别有哪些新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2015-12-14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政体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其具体表现就是郡县制的存在,而一种政体是否属于中央集权制,关键在于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战国、秦、汉以后,我国郡县官吏由中央政权任免、调迁,向中央政权负责,在政治、法律、军事上服从中央政令,体现了中央集权精神。可见中央集权,专职官吏,郡县制度是三位一体的。秦代李斯概括地指出,“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道破了郡县制与中央集权制的关系的核心。汉代班彪也认为秦汉以后是“并立郡县,主有专已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正是由于“臣无百年之柄”,皇帝才能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集全国大权于一身。

—摘编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现代意义上的对于自由、民主的要求是在西方强大之后出现的。在频繁战争状态下强大起来的欧洲,为应对对外战争,不得不对政治制度进行调整,在建设中央集权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随着欧洲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其内部也在发生变化,最为典型的是中世纪以来欧洲的封建制里就有关于贵族拥有“古老的自由特权”的传统,这种传统导致贵族有权参加国王的大议事会,参与政府决策。后来,随着城市有产者阶层经济力量的不断扩大,这一阶层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要求不断增强。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代西方国家的现代政治制度在这长期的过程中,不断修正,逐渐具备了今天形态的雏形。

—摘编自冯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在国家政权建设方面采取的相同措施。并分析近代西方现代政治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2018-07-12更新 | 1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首擢翰林编修,初建内阁于奉天门,简任翰林之臣七入其中,所职代言,属时更新,凡制造……咸属焉。”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赵翼《薝曝杂记》

请根据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秦朝、隋唐、明朝、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各是什么?

(2)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有什么规律?

(3)材料四中的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它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2017-11-09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