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 世界市场的拓展 > 早期殖民扩张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4 题号:14664125
近代国家海洋规约的变迁

人类的活动从陆地逐步走向海洋。人类的海洋权益观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缓和西班牙、葡萄牙之间日益尖锐的海上矛盾,1493年,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斡旋下,两国接受教廷仲裁:划出一条称为“教皇子午线”的分界线,这条由西班牙、葡萄牙和教廷三方裁定,划分西、葡两国海上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开创了近代国家海洋规约的先河。各国法学家对此展开激烈论辩,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在其《海上自由论》(1609年出版)中,严厉抨击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对贸易与航路的垄断,提出了著名的“公海自由”思想,时至今天,已成为国际法一项基本原则。17世纪开始,各国对划分领海与公海的探索与实践,推动了相应的海洋法的发展。荷兰法学家宾刻舒克指出:领海界限应当是以领海国家火炮射程所及范围为限。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公认的确定领海宽度的衡量标准。此后300年里,伴随火炮射程不断提高,各国逐渐将领海宽度向外延伸。1958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召开,先后通过四个公约。但当时发达国家主导了会议。1960年第二次国际海洋法会议因发达国家与广大亚非拉国家激烈分歧,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在第三世界国家兴起捍卫海洋权益运动的背景下,直到1982年,119个国家才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重申了传统的自由航行与领海主权原则,对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海洋污染处理等关键问题具有指导和裁定作用。

——据刘戟锋等著《海洋纪事》整理


(1)据材料梳理近代国家海洋规约形成的四个阶段。(配伍)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A.提出公海自由理论   B.各国进行公海领海划分的实践尝试
C.国际协调形成世界性海洋规约   D.早期殖民国家协商划分势力范围
(2)你认为近代国家海洋规约的演变受到了哪些时代环境的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国家海洋规约的演变?
2022·上海长宁·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们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摘编于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摘编于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与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2018-04-25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属美洲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单位:百万银元)

年份西属美洲白银产量运抵欧洲白银数量从欧洲运达东方数量
1550332〜3
160011 〜14104.4
165010 〜138〜96
17001210 〜128.5
175018 〜2018〜2512.2
17802218〜2014.7
18003023 〜2518

——摘编自庄国土《16-18世纪白银流入中国数量估算》

材料二   大科学家牛顿帮英国建立了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可以完美地避开西班牙人对白银的垄断,这之后英国依靠殖民地(南非、印度、澳大利亚等)发现的金矿与工业革命打造了一个目不落的大英帝国。9世纪,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金本位制,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制度。1929年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陷入混乱状态,二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但1971815日,美国没有和任何国家打招呼,尼克松总统就直接在电视上宣布美国放弃金本位制,美元不再承担黄金兑换义务。从这一天起,美元霸权就走上了世界舞台。

——摘编自杨飞《从银本位制到金本位制,再到美元霸权:东西方世界的实力反转》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1550-1800年间白银国际流动的影响。
(2)有学者认为,国际金融主导权是:“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国家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引导国际金融秩序发展方向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此观点。
2022-05-14更新 | 2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和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科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了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板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宋代标志着独巍的增长,这在内藤对唐宋转型的阐释中是核心内容,因为它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事实上没有实现现代化。..与此同时,独裁应该受到谴责的观念为解决中国的落后问题提供了一个办法:人们首先关心的是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而让别的国家来指导中国也是必要的...事实上中国早在我们之前就实现了我们当代西方人所重视的东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转型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众所周知,西欧中世纪末叶肇始的海外市场的开拓促进了母国生产结构的专业化和商品化,促成了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市场体系,并成为查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与西欧海洋商业型和单一经济型的民族国情不同,古代中国,其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本质性变革不得不主要依靠国内市市场。然而,鉴于国内各地区的巨大差异,就海外贸易对国内市场影响而言,明清经济结构和市场结构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外向型转化,但还是发生一些显著变化,如欧洲商旅、殖民者用白银交换中国的生丝、绸缎等产品。明代外贸中心已由宋代的广州转移到邻近江南发达地区的福建,且走私商港、岛屿也多在闽、浙近海岛屿。这些都表明,东南沿海特别是江南产品适应了榆出的要求,海外市场的拓殖刺激了江南商品性生产和经济货币化。到19世纪初叶,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占据出超优势。但结果更多的是生产商品化的扩大、市场化的深化,难以见到生产力质的突破和生产关系结构性的革新。似乎一切都发生在内陆国家农耕社会经济的藩离内,地方社会的动机和要求匍匐在国家意志下。

——摘编白孙竞昊《明清地方与国家视域中的海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末叶肇始的海外市场对中、欧产生影响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018-08-29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