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3 题号:14678928
1847年一位当事人撰写了《为棉织厂主服务及棉织厂工人简述》一文,其中有如下描述:

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不过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由于这种工业的特点,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发出一种特别讨厌的气味……我所熟悉的一家工厂有几百个人做工,工厂往往昼夜开工。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蜡烛,但是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新鲜空气不够的条件下,在工厂里经常闻到很多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机油、棉尘、及夜晚蜡烛等发出的恶浊气味……这些极有害的条件招到什么后果呢……曼彻斯特近郊的传染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疾病……在问大多数病人他们是从哪里得来的寒病时,他们的回答是或者自己从工厂得来,或者由别人传染而来。问他们做什么职业,从什么人传染来的病,回答都是,棉织工厂的工人。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于研究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有何史料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4%;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材料三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摘编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世界贸易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
2024-02-01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曾经为西、葡殖民地的拉美诸国,从其遭受殖民侵略开始,即处于社会的总体混乱之中,后虽在外界影响下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但一直没有形成规范的经济发展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21826年间,英国向获得独立的西班牙殖民地提供了十笔贷款,贷款总额标明为两千一百万英镑,然而扣除利息和中间经纪人代理费之后,到达美洲大陆的只有七百万英镑。与此同时,为了开发拉美矿藏、农业等自然资源及在拉美创建公用事业企业,伦敦成立了四十余家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如雨后春笋在英国大地破土而出,仅1836年英国就新开设了四十八家银行,英国银行直接向拉美国家政府提供财政资助。19世纪中叶,英国铁路在巴拿马出现,1868年由一家英国企业承建的第一条有轨电车在巴西雷西费市竣工。拉美国家的公债券在英国金融市场上流通活跃,城市公用事业也掌握在英国人手中。新诞生的(拉美)国家被军费开支压得喘不过气来,同时他们还面临对外支付手段不足的挑战。

——摘编自(美)弗雷德·里比《英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

材料二   二战后,巴西经历了经济增长和人口爆炸,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不断扩张,地区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军政府以廉价劳动力以及宽松的环境和税收法律来吸引外国投资者。城市化使更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但工厂不能为多余的劳动力提供出路,于是工人工资不断下降,也出现了很多由黑帮控制的贫民窟。军政府严重依赖核能和矿业项目的支持,这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的通货膨胀,而为了限制通货膨胀,又只能让穷人更加贫穷。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缓慢改善,但是隐藏的不平等问题和国际市场中的不平等地位从未得到解决。在这样不稳定的时期,国家本已很严重的腐败,变得更加严重。

——摘编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向拉美进行经济扩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美国家在19世纪和20世纪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2024-02-04更新 | 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鼓风炉开始从欧洲大陆传入英格兰。但是,鼓风炉对资金的需求较高,大规模生产开始占据主导地位。16世纪以后,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革新,英国的集中制手工工场开始兴起。1541年英格兰已经拥有277万人,1600年升至410万,1650年达到了530万。16世纪下半叶,英国的货物开始被运往米德尔堡、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及德国和波罗的海地区。17世纪初,同远东和美洲的贸易也开始发展起来。埃克塞特等西南部成为16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呢绒产区。行业分工也趋于细化。

——摘编自孙海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集中制手工工场的发展》   

材料二 18世纪末,该工厂的1500名雇员中有三分之二是儿童。童工们普遍每天早上5点开始上班,随着机械装置不停运转,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或9点,甚至更晚。早期棉纺织工厂大多密不透风,内部闷热,且卫生状况极差,极易引起传染性疾病。经考试发现,各地区5岁至9岁期间按时上主日学校的童工中,大多数不能阅读简单的书籍或拼写最常见的词。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童工雇佣问题仍旧严峻,18338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新的《工厂法》。该法令禁止雇佣9岁以下的儿童工作;9—12岁的称为童工,每天不能工作超过9小时。该法令还有关于视察员制度的规定,以保证法令的贯彻落实。

——摘编自季曹丹《视察员制度与英国童工问题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集中制手工工场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雇佣童工的危害,谈谈对英国议会制定《工厂法》的认识。
2023-04-19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