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3 题号:14696455
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制度。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比例分别为55%、35%和10%。由此可见
A.明朝的科举制走向衰落B.明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C.分卷制度相对公平合理D.录取比例反映经济水平
21-22高三上·江苏·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9]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论及宋代科举,有学者考证: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针对上述现象,北宋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分科考试B.南北分卷C.糊名誊录D.以诗取士
2021-02-05更新 | 14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宁波天一阁展出的一件清代麻布坎肩,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科举考试中以四书五经为题的科举范文4万余字。据考证,这是当年一个考生在科举考试时用来抄袭的作弊工具,这件坎肩作弊衣是复制品。材料表明:
A.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衰落
B.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优秀人才
C.考四书五经易产生作弊
D.科举制并不是完全公平公正的
2017-05-13更新 | 14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写道:“世胄(世家子弟)蹑(登)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乌衣巷》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瓦解B.宰相制的终结
C.科举制的确立D.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2015-09-29更新 | 2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